《月夜过灵彻上人房因赠》

时间: 2025-04-28 07:10:05

此身会逐白云去,未洗尘缨还自伤。

今夜幸逢清净境,满庭秋月对支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夜过灵彻上人房因赠
此身会逐白云去,未洗尘缨还自伤。
今夜幸逢清净境,满庭秋月对支郎。

白话文翻译:

在这月夜,我经过灵彻上人的房间,因而赠诗。
此生终将随白云而去,尘世的缕缕牵挂却让我心伤。
今夜能够遇到如此清净的境地,满庭的秋月映照着友人。

注释:

  • 灵彻:这里指的是一位高人或隐士,常常代表追求清净和道理的人。
  • 逐白云: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像白云一样随风而逝。
  • 尘缨:尘世的牵挂和烦恼。
  • 清净境:指安静且无杂念的环境。
  • 支郎:友人的称呼,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的朋友或知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唐代诗人,字子和,号太和,生于公元730年,卒于公元799年。他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权德舆在诗歌创作上追求道家思想,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时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月夜的宁静,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宁静而深远,呈现出一种超脱的哲学思考。首句“此身会逐白云去”以白云象征生命的短暂,直白而富有哲理,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感慨自身的无常,更是在反思人生的意义。紧接着的“未洗尘缨还自伤”则深化了这种感伤,尘缨代表着世俗的牵挂与烦恼,显然,诗人对尘世的羁绊感到无奈。

而在描绘完个人的感伤后,诗人转而表达了对清净环境的珍惜和感激,“今夜幸逢清净境”体现了他内心的渴望与向往。在这个宁静的秋夜,他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更是与友人共享这一切,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寻,构成了富有哲理的抒情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身会逐白云去: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无常。
  2. 未洗尘缨还自伤:即便身处高洁之境,内心的牵挂依然让人感到悲伤。
  3. 今夜幸逢清净境:表明诗人对当前环境的珍惜与满足。
  4. 满庭秋月对支郎:描绘了月光下的友人,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比作白云,突出生命的短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秋月与清净境相结合,创造了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人生的短暂与对清净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尘缨:代表世俗的牵挂与烦恼。
  • 秋月:象征宁静、清澈的美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云”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自然的美好
    • C. 人的孤独
    • D. 友谊的珍贵
  2. “清净境”指的是?

    • A. 热闹的城市
    • B. 安静无杂念的环境
    • C. 美丽的风景
    • D. 复杂的人际关系
  3. “满庭秋月”中“秋月”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代表时间的流逝
    • B. 代表富贵
    • C. 代表友谊
    • D. 代表孤独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权德舆的这首诗在意境上同样追求宁静,但权德舆更加强调个人对尘世的无奈与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绝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