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芙蓉 其一 宋祁 〔宋代〕 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 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白话文翻译:
芙蓉原本是树,花朵和叶子都相得益彰。 小心不要迷失在莲子的诱惑中,要明确地立下契约和誓言。
注释:
- 芙蓉:指木芙蓉,一种植物,花朵美丽。
- 花叶两相宜:形容花朵和叶子都很美丽,相得益彰。
- 慎勿:小心不要。
- 迷莲子:比喻迷失在诱惑中。
- 分明:明确地。
- 立券辞:立下契约和誓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这首诗通过对木芙蓉的描写,隐喻了人生中的选择和坚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宋祁观察木芙蓉时,联想到人生中的诱惑和选择,从而创作出来的。诗中通过木芙蓉的形象,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选择,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木芙蓉为题材,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描绘了木芙蓉的美丽,花朵和叶子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后两句“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则转向了人生的隐喻,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要被诱惑所迷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寓意深刻,体现了宋祁诗歌的清新风格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这句诗描绘了木芙蓉的自然美,花朵和叶子都很美丽,相得益彰。
- “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这句诗通过“迷莲子”的比喻,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要被诱惑所迷惑,要明确地立下契约和誓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迷莲子”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生活中的诱惑和选择。
- 对仗:“花叶两相宜”中的“花叶”和“两相宜”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中的选择和坚持。通过木芙蓉的形象,诗人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明确自己的选择,不要迷失方向。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 莲子:象征着诱惑和迷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芙蓉”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木芙蓉 C. 水仙花 答案:B
-
诗中的“迷莲子”比喻什么? A. 诱惑 B. 美丽 C. 纯洁 答案:A
-
诗中的“立券辞”意味着什么? A. 立下契约 B. 明确立场 C. 坚定选择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宋祁的《木芙蓉 其一》: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