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路》

时间: 2025-01-11 16:43:00

当年玉帛聘辽阳,出塞曾歌此路长。

汉节重寻旧车辙,插天犹有万垂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年玉帛聘辽阳,
出塞曾歌此路长。
汉节重寻旧车辙,
插天犹有万垂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回忆当年出征的情景。当年,辽阳因送礼物而建立友好关系,出征时曾在这条道路上高歌。如今再次踏上这条旧路,仿佛能找到汉朝的遗迹,路旁依然有成千上万的垂杨树。

注释:

  • 玉帛:指珍贵的礼物,象征友好交流。
  • :指聘请、联姻。
  • 辽阳:历史上位于今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 出塞:指出征边塞,多用于形容军队出征。
  • 汉节:汉朝的标志或节令,代表着汉朝的兴盛。
  • 旧车辙:指曾经使用的道路或车辙,象征历史的痕迹。
  • 插天:高耸入云,形容树木的高大。
  • 万垂杨:形容数量众多的垂杨柳,增强了视觉的冲击。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汉节”可追溯至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文化。诗人通过“重寻旧车辙”,表明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昔日辉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澄怀,江苏吴江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边境纷争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经历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出塞路》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结合在一起。诗的开头以“当年玉帛聘辽阳”引出,传达了过去的盛况与繁荣,接着“出塞曾歌此路长”则展现了出征的壮阔与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还融入了人文历史的深厚情感。

后两句“汉节重寻旧车辙,插天犹有万垂杨”则加深了诗的情感厚度,意象中的“旧车辙”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与敬仰。诗人通过对比,表现了历史的变迁与自身的感慨,尤其是“万垂杨”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整首诗在清淡中透出深情,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当年玉帛聘辽阳”:提及过去的友好交流,暗示历史的辉煌。
    • “出塞曾歌此路长”:表达出征时的豪情与对未来的期盼。
    • “汉节重寻旧车辙”:通过历史的痕迹,唤起对汉朝的怀念。
    • “插天犹有万垂杨”:描绘自然景观,象征历史的延续与生命的顽强。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帛”比作友好的象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均衡,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树木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反映历史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纠葛,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敬仰。

意象分析:

  • 玉帛:象征友谊与繁荣。
  • 辽阳:历史与地理的交汇点,承载着文化与记忆。
  • 车辙:历史的印记,象征着过去的足迹。
  • 垂杨:自然的象征,寓意生命的延续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当年玉帛聘辽阳”中的“玉帛”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友谊
    • C. 财富
  2. “插天犹有万垂杨”中的“万垂杨”意指?

    • A. 战争的遗迹
    • B. 自然的美好
    • C. 人民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出塞路》与王之涣的《登高》同样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个人情感,但《登高》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出塞路》则强调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