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室杂兴》

时间: 2025-01-11 22:50:01

衣多藏之笥,食余积之囷。

我享既有限,富亦岂胜贫。

布裼本自温,笋蕨固已珍。

君看梁伯鸶,寄食终其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衣多藏之笥,食余积之囷。
我享既有限,富亦岂胜贫。
布裼本自温,笋蕨固已珍。
君看梁伯鸶,寄食终其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思考。衣物多藏在箱子里,吃的粮食储存在仓库里。我的享受本就有限,富有又怎能胜过贫穷呢?穿着的布衣本是温暖的,山中的笋和蕨菜本身就十分珍贵。你看梁伯鸶,他寄食于人,直到生命的尽头。

注释

  • 衣多藏之笥:衣物多,藏在衣箱中。
  • 食余积之囷:吃的粮食剩余,储存在仓库中。
  • 我享既有限:我的享受本来就有限。
  • 富亦岂胜贫:富裕的生活难道能胜过贫穷吗?
  • 布裼本自温:用布做的衣服本来就温暖。
  • 笋蕨固已珍:山中的笋和蕨菜本身就很珍贵。
  • 君看梁伯鸶:你看梁伯鸶(古代一个以寄食为生的人)。
  • 寄食终其身:他一生都寄人篱下,依赖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激昂的爱国情怀而闻名。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柔婉之词。

创作背景

《书室杂兴》是陆游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这首诗写于他隐居的书房,反映了他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书室杂兴》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以“衣多藏之笥,食余积之囷”引入,描绘了作者对物质的积累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接着,他通过“我享既有限,富亦岂胜贫”表明了他对富裕生活的反思,认为即使富有,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诗中“布裼本自温,笋蕨固已珍”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珍贵。陆游在这里引入了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热爱,认为真正的富有在于对自然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一句“君看梁伯鸶,寄食终其身”则引人深思,借用梁伯鸶的故事,提醒我们即便寄人篱下,依赖他人生活,但只要心中有理想和信念,人生也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种反思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总结,也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表达了陆游不屈的精神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衣多藏之笥:通过描绘衣物的存放,展现了物质生活的富足。
  2. 食余积之囷:粮食的储存暗示了生活的安定与充裕。
  3. 我享既有限:表明自己的享受是有限的,反映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4. 富亦岂胜贫:质疑财富的真正意义,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5. 布裼本自温:简朴的衣物也能带来温暖,象征自然的真实。
  6. 笋蕨固已珍:强调自然界的美好与珍贵,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7. 君看梁伯鸶:用典故引出对他人生活的思考。
  8. 寄食终其身:结尾点明人生的意义在于心灵的满足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富裕与贫穷进行对比,突显内心的追求。
  • 对仗:如“衣多藏之笥,食余积之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引典:引用梁伯鸶的故事,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历史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富裕与贫穷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心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珍视,是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物质的富足与生活的安逸。
  • :代表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对生活的满足。
  • 布裼:象征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 笋蕨:自然的象征,体现了生命的本真与珍贵。
  • 梁伯鸶:历史典故,寓意依赖与追求独立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衣多藏之笥”是什么意思?

    • A) 衣物很少
    • B) 衣物很多
    • C) 衣物不重要
    • D) 衣物破旧
  2. “我享既有限,富亦岂胜贫”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财富是生活的全部
    • B) 物质富裕更重要
    • C) 内心的满足比物质更重要
    • D) 贫穷是可耻的
  3. “君看梁伯鸶”中的“梁伯鸶”指的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个历史人物
    • C) 一种鸟
    • D) 一位富人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陆游的《书室杂兴》更加注重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心境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向往。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陆游更多地关注内心的追求与对物质的反思,王维则强调自然对心灵的滋养。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