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琳老欲入山今少雨想未成行奉寄一绝》

时间: 2024-09-19 21:26:58

野僧报我泉新白,此老居庵山更清。

雨涩故应须小住,云寒端未出相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琳老欲入山今少雨想未成行奉寄一绝

野僧报我泉新白,此老居庵山更清。
雨涩故应须小住,云寒端未出相迎。


白话文翻译:

有位野僧告诉我,山上的泉水刚刚变得清澈;这位老者居住在山中庵舍,环境更加清幽。
因为雨水的稀少,想必他需要在这里稍作停留,云雾寒冷,依然没有出来迎接。


注释:

  • 野僧:隐居山林的和尚,通常代表一种清净的生活。
  • 泉新白:泉水刚刚变得清澈,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此老:指的是诗中的老者,可能是指诗人所仰慕的隐士。
  • 居庵:住在庵堂,指的是隐居生活。
  • 雨涩:指雨水稀少,天气干燥。
  • 云寒:云雾寒冷,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隐含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自然的依恋,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皓,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山水田园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大多富有情趣,常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毛滂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和清净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清幽的环境,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开篇的“野僧报我泉新白”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诗人通过野僧的口传递出泉水的清澈,暗示着隐士生活的纯净与恬淡。

接着,诗人提到“此老居庵山更清”,不仅称赞了隐士的栖身之地,更反映出诗人对老者的敬仰与向往。诗中的“雨涩故应须小住”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因少雨而需暂留,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结尾的“云寒端未出相迎”则增强了诗的意境,云雾朦胧,寒冷而又清静,仿佛在描绘一幅空灵的山水画卷,既是对友人的惦念,也是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整个诗歌情感细腻,意象清新,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闲适与超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僧报我泉新白:野僧传来消息,山中的泉水变得清澈。
  2. 此老居庵山更清:这位老者居住在山中庵舍,更显得清幽。
  3. 雨涩故应须小住:由于雨水稀少,想必他需要在此稍作停留。
  4. 云寒端未出相迎:云雾寒冷,依然没有出来迎接,暗示着一种孤独与期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意象:泉水、庵堂、云雾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传达出一种恬淡、清新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代表自然之美。
  • 庵堂:隐士的栖息地,象征着清净与超脱。
  • 云雾:代表自然的神秘感,也暗示着寒冷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僧”指的是: A. 住在城市的人
    B. 隐居山林的和尚
    C. 诗人的朋友

  2. “泉新白”意指: A. 泉水变得浑浊
    B. 泉水清澈透明
    C. 泉水干涸

  3. 诗人对老者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敬仰与关心
    C. 质疑与批评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田园,体现隐逸生活之美。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毛滂《闻琳老欲入山今少雨想未成行奉寄一绝》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毛滂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维则更注重秋天的凄美意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