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焦山》
时间: 2025-01-10 23:02: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焦山
作者:吴潜 〔宋代〕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
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
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焦山的古老风貌和长江的壮丽景色。铁瓮山的形势古老而雄伟,与金焦山相对而立。长江水势奔腾,向东流去,早晨的风卷起波涛,令人震撼。天边的孤云时而来去,水面上的孤帆时而上下浮动,天地之间仿佛在相互呼唤。远处的山峦时隐时现,美丽的景色难以用画笔描绘。历史的变迁从隋朝到唐朝,再到宋魏,英雄豪杰的战争故事令人感慨。回首千年的历史,留下的只是痴迷地依偎在亭边的身影。唯有湖边的鸥鹭,无视人间的兴衰,悠然自得,飞向青天。作者希望能像它们一样,抛开尘世的喧嚣,追求自由。
注释
- 铁瓮:古代一种城墙的形状,这里指代焦山的古老地形。
- 金焦:指金焦山,焦山与金焦山相对而立。
-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象征着奔腾不息的生命力。
-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状态。
- 鸥鹭:指海鸥和白鹭,象征着自由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擅长描绘自然美景和历史沧桑。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常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焦山》创作于吴潜游览焦山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焦山》通过对焦山及其周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一句,开篇即通过地理特征引入,设定了诗的基调。长江的奔腾与孤云的漂浮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感慨历史的变迁,从“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的历史背景中,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与惋惜。最后,诗人以“惟有汀边鸥鹭”结束,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描绘焦山的古老地貌,设定景物。
-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长江奔腾不息,早晨的风带起惊涛,展现自然的壮阔。
-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天与水的相互交融,孤云与孤帆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动荡的美感。
-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远处的山影时隐时现,美景难以用画笔描绘,传达出自然之美的不可捉摸。
-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提及历史的变迁,表达人生无常与历史的沧桑。
-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回望历史的痕迹,诗人对往事的沉醉。
-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鸥鹭的自在、无拘无束,表达人间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希望能像鸥鹭一样,飞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对长江和孤云的描绘,采用比喻手法,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如“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语句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如孤云和鸥鹭被赋予情感,增强作品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焦山及周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希望能逃离尘世的纷扰,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瓮:象征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
- 孤云:象征漂泊与自由。
- 长江:生命力与变幻。
- 鸥鹭:自由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潜的《水调歌头·焦山》主要描绘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 A) 焦山
- B) 黄山
- C) 泰山
- D) 华山
-
“天际孤云来去”中的“孤云”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自由
- C) 忧伤
- D) 宁静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主要是?
- A) 李白
- B) 孙权
- C) 曹操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焦山
- B) 自由
-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吴潜 vs. 李白:吴潜的作品注重自然景色与历史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豪情壮志。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吴潜的作品更多展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而李白则多以豪放的笔调传达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