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客回天意》

时间: 2025-01-11 05:02:57

无客回于意,有人资盗粮。

日中屡见斗,六月时降霜。

有书不暇读,有食不暇尝。

食况不盈缶,书空堆满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客回于意,有人资盗粮。日中屡见斗,六月时降霜。有书不暇读,有食不暇尝。食况不盈缶,书空堆满床。

白话文翻译: 没有客人来改变我的心意,却有人资助盗贼粮食。白天里常常看到争斗,六月天竟然会下霜。有书却没有时间读,有食物却没有时间品尝。食物连一罐都装不满,书却堆满了整个床。

注释:

  • 无客回于意:没有客人来改变或影响我的意愿。
  • 有人资盗粮:有人资助盗贼粮食,比喻有人助纣为虐。
  • 日中屡见斗:白天里经常看到争斗。
  • 六月时降霜:六月天竟然会下霜,比喻异常现象。
  • 有书不暇读:有书却没有时间读。
  • 有食不暇尝:有食物却没有时间品尝。
  • 食况不盈缶:食物连一罐都装不满。
  • 书空堆满床:书却堆满了整个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混乱和道德沦丧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道德风气败坏,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刻忧虑和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诗中“无客回于意,有人资盗粮”揭示了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们不仅不阻止恶行,反而助纣为虐。“日中屡见斗,六月时降霜”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比喻社会的混乱和不正常。后两句“有书不暇读,有食不暇尝”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无奈,即使有书有食,也因心事重重而无暇顾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深刻忧虑和对个人处境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客回于意”:表达了作者孤独无助,无人理解或支持的境遇。
  • “有人资盗粮”:用具体的行动比喻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人们不仅不阻止恶行,反而助纣为虐。
  • “日中屡见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争斗现象,反映了社会的混乱和不和谐。
  • “六月时降霜”: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来比喻社会的非正常状态。
  • “有书不暇读,有食不暇尝”: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无奈,即使有书有食,也因心事重重而无暇顾及。
  • “食况不盈缶,书空堆满床”:通过对比食物的匮乏和书籍的堆积,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无奈和焦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有人资盗粮”用资助盗贼粮食来比喻助纣为虐的行为。
  • 对比:如“有书不暇读,有食不暇尝”通过对比书和食的状况,强调了作者的无奈和焦虑。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深刻忧虑和对个人处境的无奈。通过对比和比喻手法,作者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个人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道德重建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日中屡见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争斗现象,反映了社会的混乱和不和谐。
  • “六月时降霜”: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来比喻社会的非正常状态。
  • “书空堆满床”:通过书籍的堆积,象征了知识的丰富和作者内心的焦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有人资盗粮”比喻的是什么? A. 资助盗贼 B. 助纣为虐 C. 社会混乱 D. 道德沦丧

  2. 诗中“六月时降霜”用什么手法来表达? A. 比喻 B. 对比 C. 拟人 D. 夸张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B. 对个人处境的无奈 C. 对知识的热爱 D. 对食物的渴望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邵雍的其他作品,如《观物内篇》、《观物外篇》等,这些作品同样体现了他的理学思想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而邵雍的诗则更多体现了对道德风气的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集》:收录了邵雍的主要诗文作品,是研究邵雍文学和理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部分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