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郑通庵
李曾伯
与子前言戏,驾人昨梦然。
办心求学道,绝口戒谈天。
适我烟霞外,任渠牛斗边。
明年茅屋下,共玩养生篇。
白话文翻译:
与你在一起时,谈笑风生,仿佛是昨夜梦境般美好。
我志在追求学问,心无旁骛,绝口不谈那些世俗的事情。
我恰好在烟霞之外,任凭你在牛斗之边。
明年在我的茅草屋下,一起畅谈养生的道理。
注释:
- 与子:指与朋友你。
- 前言戏:指之前的谈话和玩笑。
- 驾人:驾着车的人,这里可理解为梦中的人。
- 昨梦然:昨夜的梦似乎如此。
- 办心:专心,集中精力。
- 学道:学习道理或学问。
- 绝口戒谈:决心不再谈论。
- 烟霞外:指隐逸于自然之中,远离尘世喧嚣。
- 任渠:任由你。
- 牛斗边:星宿之一,指代天上的星星。
- 明年:未来的一年。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养生篇:关于养生的文章或理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字君复,号曾伯,著名的隐士。李曾伯生活在一个文人学者崇尚隐逸的时代,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学问的风气盛行。李曾伯与朋友郑通庵的友情深厚,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学问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曾伯的洒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友人郑通庵的热情与深厚感情。开篇以“与子前言戏”引入,表现了与友人轻松随意的交流,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令人感受到友谊的温馨和欢快。接着,诗人转入对学问的追求,表达了“办心求学道”的坚定决心,突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随后“绝口戒谈天”,则流露出对世俗琐事的厌倦,显示出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决心。
“适我烟霞外,任渠牛斗边”,这里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选择在烟霞之外,远离繁华,意在寻求一种宁静的生活。最后的“明年茅屋下,共玩养生篇”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愿与友人共享养生之道,体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子前言戏:描绘与朋友郑通庵在一起时的快乐情景。
- 驾人昨梦然:将这种快乐比作昨夜的美梦,强调友谊的美好。
- 办心求学道:表明诗人专心致志于学习和探索道理。
- 绝口戒谈天:表示与世俗事务划清界限,专注于内心的追求。
- 适我烟霞外:表达诗人选择隐逸生活的心态。
- 任渠牛斗边:形容诗人不在意外界的纷扰与喧嚣。
- 明年茅屋下:描绘未来的生活愿景,期待与友人相聚。
- 共玩养生篇:展现诗人对养生之道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与友人相聚的欢快比作梦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办心求学道,绝口戒谈天”使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茅屋象征着朴素和隐逸的生活,牛斗边则象征着宇宙的浩瀚与自然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与朋友的欢聚、对学问的追求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反映出宋代士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霞: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代表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 牛斗:星辰的象征,代表浩渺的宇宙与诗人内心的广阔。
- 茅屋:象征简朴的居住环境,反映诗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与子前言戏”意指什么?
- A. 与子共游
- B. 与子轻松谈笑
- C. 与子讨论学问
- D. 与子争论
-
“绝口戒谈天”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 A. 热爱世俗
- B. 渴望学问
- C. 对世俗的厌倦
- D. 喜欢闲聊
-
“明年茅屋下”中“茅屋”象征什么?
- A. 繁华生活
- B. 贫穷
- C. 朴素与隐逸
- D. 学问的象征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曾伯更注重于友谊的交流,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