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浦溆渔歌远,茆茨绩火明。
新凉迎病起,乐事及秋成。
社肉分初至,官壶买旋倾。
残年得家食,何以报时清。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水边,渔民的歌声飘荡,茆草屋前,火光闪烁明亮。
初秋的凉意让我病痛复发,然而喜事却在秋天来临时也接踵而至。
社日的肉分配刚刚开始,官府的酒壶也迅速倾倒。
到了晚年,虽有家中饭食可得,我该如何回报这清明的时节呢?
注释:
- 浦溆:指水边或河流的地方,渔歌远道而来,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渔村生活。
- 茆茨:茆是指一种水生植物,茨意为茅草,形容屋舍简单而朴素。
- 绩火:指生火、取暖,表现出秋天的寒冷。
- 乐事:指快乐的事情。
- 社肉:指社日分肉,社日是古代祭祀的节日。
- 官壶:指官府所供的酒,通常是在节日或庆典上享用。
- 残年:指晚年,岁月渐老。
- 时清:指时节清明,意味着清爽和适宜的天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爱国者。他一生经历了国家沦陷的悲痛,创作了大量富有爱国情怀的诗词,风格豪放而细腻,尤其擅长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个人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秋社二首》是陆游在晚年所作,诗中反映了他对秋季的感受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节日的气氛,体现了他在平常生活中的宁静与忧虑。
诗歌鉴赏:
陆游的《秋社二首 其二》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中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渔村图景,渔歌荡漾,火光辉映,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随着秋凉的来临,诗人却感受到身体的病痛,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尽管如此,秋日的丰收与节庆带来了欢乐与慰藉,社日的肉和官壶的酒代表着丰盈的生活与人情的温暖。
在诗的最后,陆游以“残年得家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激,但又以“何以报时清”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整个诗歌充满了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刻感悟,反映了诗人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浦溆渔歌远:描绘远处水边渔民的歌声,营造出乡村的宁静氛围。
- 茆茨绩火明:茆草屋前的火光明亮,表现出生活的温暖与朴素。
- 新凉迎病起:初秋的凉意使诗人感到身体的不适,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乐事及秋成:秋天带来了丰收与欢乐,表现出生活中的美好时刻。
- 社肉分初至:社日分肉,象征着丰收与分享的快乐。
- 官壶买旋倾:官府的酒在节庆时倾倒,寓意着欢庆与热闹。
- 残年得家食:晚年虽有家中饭食,但心中仍有感激之情。
- 何以报时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以“社肉”与“官壶”比喻生活的丰盈与节庆的欢乐。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浦溆”、“渔歌”、“新凉”等意象,营造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秋天的深刻感受,既有对生活的感恩,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描绘丰收的喜悦与个人的病痛,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家庭的眷恋。
意象分析:
- 浦溆: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安详。
- 茆茨:代表着简朴与自然,体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 新凉:象征着季节的交替,寓意人生的变化。
- 社肉与官壶:象征着丰收与人情,体现了社会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浦溆”指的是哪里?
- A. 山间
- B. 水边
- C. 树林
- D. 城镇
-
填空题:诗中“社肉分初至,官壶买旋倾”这句表达了__的喜庆。
-
判断题: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完全消极的。(是/否)
答案:
- B
- 丰收
- 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陆游更多地关注个人生活的细节,而杜甫则更注重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苦难。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