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
白话文翻译:
杜鹃鸟到底有什么冤屈,每年都在蜀地叫唤。
到如今它衔着的仇恨仍旧未解,直到古今都在为它的残魂哀吊。
芳草使人心中悲痛缠绕,红花则染上了血的痕迹。
山川的春色已经尽显,然而谁又能来倾诉这呜咽的情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杜宇:杜鹃鸟的别名。
- 蜀门:指四川地区,杜鹃在此地的叫声尤为著名。
- 积恨:积累的仇恨。
- 吊:哀悼。
- 芳草迷肠:芳草让人心情悲伤。
- 红花染血痕:红花上有血的痕迹,象征着悲痛和伤害。
典故解析: “杜宇”即杜鹃,其叫声凄惨,古人认为它是哀悼的象征,常与离愁别恨联系在一起。杜牧在诗中通过杜鹃的叫声表达对亡灵的哀悼和对人世离别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出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曾任官职,诗歌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风格多样,尤以七言绝句见长。
创作背景: 《杜鹃》创作于杜牧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交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杜鹃》是杜牧以杜鹃鸟为题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杜鹃的描写,传达了深切的悲伤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开篇即以“杜宇竟何冤”引出主题,表现出对杜鹃哀鸣的疑问,暗示着它的叫声背后隐藏着无尽的哀怨与苦楚。接下来的“年年叫蜀门”则强调了这种痛苦的循环,年复一年,杜鹃的叫声成为了无数人心中难以解开的结。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更是将杜鹃的悲鸣与人间的离愁别恨紧密相连,诗人感叹时光流逝,而仇恨和哀悼却依旧延续,给人以深刻的思考。随后,“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生与死、爱与恨的纠缠,情感愈发浓烈。最后一句“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则将个人的哀愁与自然的无情相对比,突出了人对生命的无奈与渺小。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展现了杜牧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感慨,传达出一种既悲伤又美丽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杜宇竟何冤:询问杜鹃鸟有何冤屈,表现对其悲鸣的困惑与同情。
- 年年叫蜀门:每年都在蜀地呼叫,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悲伤的延续。
- 至今衔积恨:即使到现在,心中的仇恨依旧未能释怀。
- 终古吊残魂:古今都在哀悼那些逝去的灵魂,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
- 芳草迷肠结:芳草使人心痛,情感纠结。
- 红花染血痕:红花象征着悲伤与血的痕迹,暗示着伤痛。
- 山川尽春色:自然的春色尽显,但内心的哀伤却无法消散。
- 呜咽复谁论:无声的呜咽,谁来倾诉这种伤痛?
修辞手法:
- 比喻:杜鹃作为哀伤的象征,传达深层的情感。
- 对仗:如“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杜鹃赋予人类的情感,增强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杜鹃鸟的叫声,表达了对离别、仇恨和生命无常的深切感悟,展示了自然与人情的交织,流露出一种哀伤而又美丽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着哀伤与离别。
- 芳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思念的缠绵。
- 红花:象征着血与痛苦,承载着深刻的情感。
- 春色:象征着生机与美好,但在哀伤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宇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雀鸟
D. 乌鸦 -
诗中提到的“蜀门”指的是哪一地区? A. 四川
B. 云南
C. 贵州
D. 广西 -
诗句“至今衔积恨”中的“积恨”指的是什么? A. 积累的财富
B. 积累的仇恨
C. 积累的知识
D. 积累的快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白居易《琵琶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杜牧的《杜鹃》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愁,但杜牧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情的结合,而李白则通过月夜的意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杜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