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

时间: 2025-01-11 14:02:43

云霭浮空半雨晴,茅簷未忍扫残英。

欲将春物飘零尽,只有黄鹂一两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晚 张载 〔宋代〕 云霭浮空半雨晴,茅簷未忍扫残英。 欲将春物飘零尽,只有黄鹂一两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云雾在空中飘浮,半是雨半是晴,茅屋的檐下不忍心扫去残留的花瓣。想要让春天的景物全部凋零殆尽,却只有黄鹂偶尔发出一两声鸣叫。

注释:

  • 云霭:云雾。
  • 浮空:在空中飘浮。
  • 半雨晴:半是雨半是晴的天气。
  • 茅簷:茅屋的檐下。
  • 残英:残留的花瓣。
  • 春物:春天的景物。
  • 飘零:凋零,落下。
  • 黄鹂:一种鸟,鸣声悦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号横渠,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并称“北宋四大家”。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傍晚的景象,云雾缭绕,半雨半晴,茅檐下的残花不忍扫去,象征着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的“欲将春物飘零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和惋惜。而“只有黄鹂一两声”则以动衬静,用黄鹂的鸣叫声来衬托出春日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霭浮空半雨晴”:描绘了春天傍晚的天气,云雾在空中飘浮,半是雨半是晴,给人以朦胧而又不失清新的感觉。
  2. “茅簷未忍扫残英”:茅屋的檐下残留的花瓣,诗人不忍心扫去,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
  3. “欲将春物飘零尽”:诗人想要让春天的景物全部凋零殆尽,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和惋惜。
  4. “只有黄鹂一两声”:黄鹂偶尔发出一两声鸣叫,以动衬静,衬托出春日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拟人:“茅簷未忍扫残英”中的“未忍”赋予了茅檐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
  • 对比:“欲将春物飘零尽”与“只有黄鹂一两声”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和惋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傍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美的珍惜。

意象分析:

  • 云霭:象征着朦胧和变幻的天气。
  • 残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
  • 黄鹂: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云霭浮空半雨晴”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A. 晴朗 B. 阴雨 C. 半雨半晴
  2. “茅簷未忍扫残英”中的“残英”指的是什么? A. 残留的花瓣 B. 残留的叶子 C. 残留的果实
  3. 诗中的“黄鹂一两声”用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答案: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以鸟鸣衬托山涧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张载《春晚》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张载的诗更多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载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