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大石调)》
时间: 2025-01-10 23:21: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冠子(大石调)》
作者:柳永 〔宋代〕
断云残雨。洒微凉生轩户。动清籁萧萧庭树。银河浓淡,华星明灭,轻云时度。莎阶寂静无睹。幽蛩切切秋吟苦。疏篁一径,流萤几点,飞来又去。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绮罗丛里,有人人那回饮散,略曾谐鸳侣。因循忍便瞪阻。想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白话文翻译
在断断续续的云和残余的雨中,微凉的气息洒进了轩窗。清风轻轻吹拂着庭院中的树木,银河的明暗交替,华丽的星星时隐时现,轻云时而飘动。莎草阶梯上静悄悄无人可见,幽静的虫鸣在秋夜里切切地吟唱着苦楚。一条疏落的竹林小径上,萤火虫点点飞来飞去。对着明月,迎着清风,我无端地失眠,暗自想起过去牵挂的地方。在绮丽的罗裙丛中,有人曾与你共饮,曾经约定过的情侣,如今却已散去。因循往事,忍不住心中阻碍,思念与思念难以长久相聚。这样的好天良夜,无缘无故引起了千愁万绪。
注释
- 断云:形容云层的不完整,给人一种残缺的感觉。
- 清籁:指的是清风吹动竹子发出的声音。
- 华星:形容星星的光华,指代夜空中的星星。
- 幽蛩:指的是秋天的蟋蟀,虫鸣声清脆。
- 绮罗:指的是华丽的衣服,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服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字耆卿,宋代著名词人,以擅长写词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尤其是爱情,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柳永的词风格独特,擅长运用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常常抒发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女冠子(大石调)》创作于宋代,正值柳永词风盛行之时。此时,社会上流行文人之间的聚会与饮酒作乐,柳永通过这首词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女冠子(大石调)》是一首充满浓郁情感的词作,柳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与孤独,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缅怀。整首词以“断云残雨”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下来,通过“动清籁萧萧庭树”的描写,展现了秋深夜静的境界,伴随清风的细语,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柔而又淡淡的忧伤。银河的“浓淡”与华星的“明灭”,更是形象地传达了那一刻的瞬息万变,暗喻着情感的无常。
在“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一段,词人将自己的无眠与思念结合,月亮与风成为了他情感的寄托,夜晚的孤独让他更加思念过去的情感。最后,词中提到的“千愁万绪”,则是情感的升华,表现了思念的复杂与深邃。整首词通过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交织,展示了柳永词作中独特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云残雨。
描绘了秋天的天气状态,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 洒微凉生轩户。
微凉的气息透过窗户,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寒意的氛围。 - 动清籁萧萧庭树。
清风吹动竹子,发出轻柔的声音,增强了孤独的情感。 - 银河浓淡,华星明灭,轻云时度。
星河的明暗变化与云朵的飘动,象征着情感的无常。 - 莎阶寂静无睹。
描写了空寂的庭院,反映出一种孤独感。 - 幽蛩切切秋吟苦。
蟋蟀的鸣叫声象征着秋夜的悲凉。 - 疏篁一径,流萤几点,飞来又去。
萤火虫点点飞舞,增添了夜晚的生动,却又显得孤独。 - 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
对着明月,迎着风,表现出词人的失眠与思念。 - 暗想旧日牵情处。
回忆起曾经的情感经历,增添了词的情感厚度。 - 绮罗丛里,有人人那回饮散。
触及到曾经与爱人共度的时光,如今已成往事。 - 因循忍便瞪阻。
表达了对往事的无奈与无法释怀的心情。 - 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描绘了美好的夜晚却引发了无尽的愁苦,形成鲜明对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银河浓淡,华星明灭”将星空的变化比喻为情感的波动。
- 拟人:清风与虫鸣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如“秋吟苦”与“流萤几点”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探讨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抒发了对往日情感的怀念与无奈,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孤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雨:象征着情感的变幻与无常。
- 月风:代表着思念与孤独的情感寄托。
- 流萤:象征着短暂与美好,暗示情感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女冠子(大石调)》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柳永
C. 苏轼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银河浓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情感的稳定
B. 情感的变化
C. 自然的美丽
D. 时间的流逝 -
诗中的“幽蛩切切秋吟苦”指的是什么?
A. 蟋蟀的鸣叫
B. 秋天的风
C. 月亮的光辉
D. 花香的气息
答案
- B. 柳永
- B. 情感的变化
- A. 蟋蟀的鸣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雨霖铃·寒蝉凄切》 - 柳永
诗词对比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女冠子(大石调)》都是柳永的作品,前者侧重描绘春夜的繁华与美好,而后者则聚焦于秋夜的孤独与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充满生机,后者则透着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柳永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