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相思曲
原文展示:
少小别潘郎,娇羞倚画堂。
有时裁尺素,无事约残黄。
鹊语临妆镜,花飞落绣床。
相思不解说,明月照空房。
白话文翻译:
我在年轻时就和潘郎分离,娇羞地倚靠在装饰华丽的画堂上。
偶尔裁剪几尺白绢,闲暇时约定在黄昏时分。
鹊鸟在化妆镜前轻声啁啾,花瓣随风飘落在绣床上。
无从诉说的相思之情,明月照耀着这空荡荡的房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少小:年幼时,少年的意思。
- 潘郎:指诗人心中所思念的男子,潘字常用于指代美男子。
- 娇羞:形容女子的羞涩和娇媚。
- 画堂:装饰精美的厅堂,通常用于宴会或交谈。
- 裁尺素:裁剪白色的绢布,尺是长度单位。
- 残黄:指已凋落的花瓣或枯黄的物品。
- 鹊语:指喜鹊的鸣叫,通常象征吉祥。
- 妆镜:化妆用的镜子。
- 绣床:绣有花纹的床,象征美丽和精致。
- 明月:象征思念和清冷的孤寂。
典故解析:
- “鹊语”与“明月”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爱情和思念,《鹊桥仙》中的牛郎织女故事也用到鹊鸟象征相会。
- “空房”反映了孤独的情感,常用以表现离别后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生于盛唐,作品多描绘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相思曲》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之间常以诗词表达情感。诗作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表现出细腻的内心感受,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诗歌鉴赏
《相思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思念之情。全诗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出诗人对潘郎的深切怀念。开头的“少小别潘郎”点明了分离的原因,表达了少女对初恋的青涩感受。接下来的“娇羞倚画堂”,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羞涩的氛围。
诗中通过裁剪白绢和约定黄昏的细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期待。鹊鸟的鸣叫和花瓣的飘落,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象征了恋爱中的甜美与忧伤。结尾的“相思不解说,明月照空房”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明月象征着孤独和相思之苦,渲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细腻,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柔情和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小别潘郎:表达了早年的离别,暗示了对青涩爱情的怀念。
- 娇羞倚画堂:描绘了少女的羞涩与怜惜,增添了情感的细腻。
- 有时裁尺素:暗示诗人仍在思念中忙碌,裁剪白绢象征着对爱情的期待。
- 无事约残黄:表现出对黄昏时光的向往,象征着分离后的孤独感。
- 鹊语临妆镜:通过鹊鸟的鸣叫,表现出心中对爱情的向往与期待。
- 花飞落绣床:花瓣的飘落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无奈的爱情。
- 相思不解说:表达了思念之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 明月照空房:明月的照耀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深切,突显了情感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花瓣的飘落,展现出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无奈。
- 拟人:“鹊语”赋予鹊鸟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表达了爱情中的思念与孤独。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孤独和清冷的情感。
- 花瓣:象征爱情的美丽与易逝,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鹊鸟:象征爱情的美好与希望,传递着相聚的愿望。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热切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相思曲》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权德舆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潘郎”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初恋情人
- C. 亲人
- D. 师傅
-
诗中“明月照空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思念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相思曲》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前者通过细腻的日常生活描写呈现情感的细腻与复杂,而后者则以更为直白的情感流露,展现出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状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