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时间: 2025-01-25 23:32:56

谋生在衣食,不仕当作农。

识字读农书,岂不贤雕虫。

妇当娶农家,养蚕事炊舂,晨耕候春扈,夜织惊秋蛩。

畦蔬胜肉羹,社酒如粥醲。

毋为慕朝帻,谄笑求见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兴
陆游 〔宋代〕
谋生在衣食,不仕当作农。
识字读农书,岂不贤雕虫。
妇当娶农家,养蚕事炊舂,
晨耕候春扈,夜织惊秋蛩。
畦蔬胜肉羹,社酒如粥醲。
毋为慕朝帻,谄笑求见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谋生的根本在于衣食,而不应该通过仕途来谋生,应该选择务农为生。识字后可以读一些农书,难道这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吗?妻子应该嫁给农家,照顾蚕桑,做饭、舂米。清晨耕作,等待春天的到来,夜晚则织布,听那秋虫的鸣叫。种植蔬菜的收成胜过肉羹,社祭的酒就像是粥一样香醇。不要为了追求官职而谄媚他人,求得别人的欢心。

注释:

  • 谋生:谋求生存。
  • 不仕:不做官。
  • 贤雕虫:指读书人应当明智,而非只会研究无用的细节。
  • 妇当娶农家:指理想的婚配应是务农之人。
  • 晨耕候春扈:早晨耕作,等待春天的到来。
  • 夜织惊秋蛩:夜晚织布,惊动了秋天的蟋蟀。
  • 畦蔬胜肉羹:种植的蔬菜比肉羹更可口。
  • 社酒如粥醲:社祭时的酒可口如粥。
  • 慕朝帻:追求官职的帽子。
  • 谄笑求见容:谄媚的笑容,恳求他人的容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思,作品常常展现出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对民生的关切。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经历了多次的战乱与困苦,内心充满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农耕是最根本的生存方式,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歌鉴赏:

陆游的《杂兴》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真实态度和对官场的反思。整首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乡村生活场景。作者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农民的生活比官场的浮华更为实际和有意义。

在诗中,陆游用“晨耕候春扈,夜织惊秋蛩”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勤劳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他对农田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诗句中的“畦蔬胜肉羹”,不仅是对饮食的简单描述,更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简单生活的崇尚。

此外,作者通过“毋为慕朝帻,谄笑求见容”传达出对官场虚伪的批判与对纯朴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这种对比更加深刻地反映了陆游的人生哲学,体现了他作为文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谋生在衣食,不仕当作农:强调生存的基础在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选择农业作为生计。
  2. 识字读农书,岂不贤雕虫:指明读书应当关注实用的知识,而非无谓的细节。
  3. 妇当娶农家,养蚕事炊舂:理想的婚配是农家的女子,生活简单而踏实。
  4. 晨耕候春扈,夜织惊秋蛩:描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5. 畦蔬胜肉羹,社酒如粥醲:强调简单的饮食和乡土风味的醇厚。
  6. 毋为慕朝帻,谄笑求见容:告诫人们不要追求官场的名利与虚荣。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农田生活与官场生活进行对比,突出农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 比喻:用“社酒如粥醲”形象地表达了社祭的酒香浓郁,令人陶醉。
  • 拟人:如“夜织惊秋蛩”,使得秋虫的鸣叫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简单、真实生活的赞美与对官场虚伪的批判,体现了陆游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农业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耕:象征勤劳与希望,寓意着对未来的憧憬。
  • 夜织:代表着家庭的温暖与团聚,体现了女性的劳动与坚韧。
  • 社酒:象征乡土文化和人际关系的融洽,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蔬菜:代表朴素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谋生在衣食”的意思是: A. 生活不需要衣食
    B. 生活的基础在于衣食
    C. 不需要工作

  2. 诗中“晨耕候春扈”描绘的是: A. 农民的日常生活
    B. 官场的浮华
    C. 城市生活

  3. “毋为慕朝帻,谄笑求见容”表达了对什么的看法? A. 对官场的追求
    B.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C. 对名利的淡泊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杂兴》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美好,但陆游更侧重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反思,而白居易则更强调生命的无常与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