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斯文推旧德,忧国变华颠。夙夜劳三事,东西止百年。温辞联册秘,良史大都传。他日贤臣垄,心知望圃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扬了前辈的德行,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使得头发变白。日夜操劳于国家大事,东西奔波,生命止于百年。温和的言辞记录在秘册中,优秀的历史大多流传。将来贤臣的墓地,心中明白期望的是田园生活。
注释:
- 斯文:指前辈的德行和学问。
- 旧德:前辈的德行。
- 华颠:头发变白,指年老。
- 夙夜:日夜。
- 三事:指国家大事。
- 温辞:温和的言辞。
- 联册秘:记录在秘册中。
- 良史:优秀的历史。
- 垄:墓地。
- 圃田:田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政的关切。这首诗是为悼念某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而作,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某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去世后所作,诗人通过赞颂前辈的德行和对国家的贡献,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前辈德行的赞颂和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前辈的深厚情感。诗中“斯文推旧德,忧国变华颠”一句,既表达了对前辈德行的推崇,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夙夜劳三事,东西止百年”则进一步强调了前辈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的情景,以及生命的有限。后两句“温辞联册秘,良史大都传。他日贤臣垄,心知望圃田”则预示了前辈的贡献将被历史铭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前辈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解析:
- 斯文推旧德:赞扬前辈的德行和学问。
- 忧国变华颠: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使得头发变白。
- 夙夜劳三事:日夜操劳于国家大事。
- 东西止百年:东西奔波,生命止于百年。
- 温辞联册秘:温和的言辞记录在秘册中。
- 良史大都传:优秀的历史大多流传。
- 他日贤臣垄:将来贤臣的墓地。
- 心知望圃田:心中明白期望的是田园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忧国变华颠”中,用“华颠”比喻头发变白,形象地表达了忧虑之情。
- 对仗:“斯文推旧德,忧国变华颠”中,“斯文”与“忧国”、“推旧德”与“变华颠”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前辈德行的赞颂和对国家的忧虑。诗人通过赞颂前辈的德行和对国家的贡献,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斯文:前辈的德行和学问。
- 旧德:前辈的德行。
- 华颠:头发变白,指年老。
- 夙夜:日夜。
- 三事:国家大事。
- 温辞:温和的言辞。
- 联册秘:记录在秘册中。
- 良史:优秀的历史。
- 垄:墓地。
- 圃田:田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斯文推旧德”中的“斯文”指的是什么? A. 前辈的德行和学问 B. 国家的文化 C. 诗人的文采 D. 历史的记载
-
“忧国变华颠”中的“华颠”比喻什么? A. 头发变白 B. 国家的衰败 C. 诗人的忧虑 D. 历史的变迁
-
“夙夜劳三事”中的“三事”指的是什么? A. 国家大事 B. 家庭事务 C. 个人事务 D. 历史事件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的忧虑。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宋祁《司徒侍中宣献公挽词二首 其一》: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前辈德行的赞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宋祁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