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葺遗老斋二首》
时间: 2025-01-11 07:38: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葺遗老斋二首》
作者:苏辙
为留十步南墙竹,
莫怪门前鸟雀多。
陋巷何妨似颜子,
势家应未夺萧何。
诗书懒惰何曾读,
气息调匀不用呵。
多病从来少宾客,
杜门今复几人过。
白话文翻译:
为了留一片竹子在南墙旁,
不要怪门前鸟儿雀儿多。
这陋巷何妨像颜回那样,
显贵之家怎么能夺走萧何的风范。
我懒于读书,诗书又何曾读过,
心气调和无需喘息。
常因多病而少客人,
如今闭门又有几人来访。
注释:
- 陋巷:简陋的小巷。
- 颜子:指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
- 萧何:汉初名臣,辅佐刘邦,被称为“萧相国”,以其才能和忠诚闻名。
- 杜门:闭门不出,表示隐居或不接待客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阮亭,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以诗、词、文闻名。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苏辙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及对世事的感慨。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反映出他对生活境况的自嘲与淡然。
诗歌鉴赏:
苏辙的《初葺遗老斋二首》以简单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首联以“十步南墙竹”开篇,描绘了隐居环境的自然景致,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珍惜。接着提到“门前鸟雀多”,暗示了生活的喧闹与热闹,与内心的平静形成对比。
中间部分,诗人以“陋巷何妨似颜子”表达了对隐居身份的自豪,尽管身处简陋之地,但只要能保持高尚的品德与修养,何必在乎外界的评判。同时,通过“势家应未夺萧何”,赋予了隐居者一种高贵的自我认同,表明虽无显赫的家世,但依然可以拥有崇高的道德追求。
后两联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承认自己对诗书的懒惰,暗示了内心的失落与懈怠。“多病从来少宾客”,无疑在表露他身体的脆弱与隐居生活的孤独。最后一句“杜门今复几人过”,以轻松的口吻道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抒发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际交往的无奈。
整首诗在沉静中透出哲思,既有对个人处境的反思,也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苏辙独特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留十步南墙竹:意指在南墙旁种竹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生活的简单。
- 莫怪门前鸟雀多:鸟儿在门前嬉戏,暗示生活的热闹与自然的生机。
- 陋巷何妨似颜子:即使生活在简陋的小巷,也能像颜回一样品德高尚。
- 势家应未夺萧何:即使没有显赫的家世,也不妨碍个人的风范与成就。
- 诗书懒惰何曾读:反映出自己对学习的懈怠,承认了内心的无奈。
- 气息调匀不用呵: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调节,不再需要过多的外界干扰。
- 多病从来少宾客:因身体多病,导致交往的减少,表现出生活的孤独。
- 杜门今复几人过:闭门不出,感叹来访者少,隐居生活的孤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陋巷何妨似颜子,势家应未夺萧何”对仗工整,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 比喻:将隐居生活与高尚的品德相提并论,体现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认同与向往,通过对生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品德的追求。
- 鸟雀:代表生活的活力与喧闹,营造了自然的生机。
- 陋巷:象征简单的生活环境,强调隐居的选择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初葺遗老斋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权利的渴望
B. 对隐居生活的肯定
C. 对名利的追逐
D. 对世俗的失望 -
诗中提到的“颜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子
B. 颜回
C. 孔子
D. 荀子 -
“多病从来少宾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忧伤与孤独
B. 快乐与满足
C. 希望与期待
D. 愤怒与不满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苏辙的《初葺遗老斋二首》与王维《鹿柴》的隐居主题相似,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苏辙则更倾向于内心的自省与生活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文集》
- 相关研究论文及古诗词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