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
时间: 2025-01-23 10:34: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
作者: 钱起 〔唐代〕
西日横山含碧空,
东方吐月满禅宫。
朝瞻双顶青冥上,
夜宿诸天色界中。
石潭倒献莲花水,
塔院空闻松柏风。
万里故人能尚尔,
知君视听我心同。
白话文翻译:
在西边的太阳照耀下,山峦与碧空相融;
东方的明月从禅宫中升起,满室清辉。
清晨仰望双顶山峰直入青冥,
夜晚我宿于灵台寺,仿佛在天色的境界中。
石潭的水倒映着莲花,
塔院中只闻得松柏的风声。
纵使相隔万里,老朋友仍旧挂念你,
我知道你能感受到我心中所想。
注释:
字词注释:
- 横山:横亘的山,指山势延绵。
- 含:包容、包含。
- 吐月:形容月亮升起的情景。
- 双顶:指两座山的顶峰。
- 诸天色界:指天上色彩斑斓的境界。
- 倒献:水面倒映出莲花的景象。
- 松柏风:指松树和柏树在风中摇曳的声音。
典故解析:
- 灵台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寓意清净、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地。
- 禅宫:指禅宗的修行之处,强调静谧和内心的修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730年-约799年),字仲明,号松隐,晚唐诗人,生于今江苏,擅长五言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为题材。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咏怀故人,情感细腻,意境幽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诗人夜宿灵台寺,借此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自然景色中思考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人情诗意的作品。诗人在夜晚于灵台寺独宿,四周的山水景色使他感受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开篇以“西日横山含碧空,东方吐月满禅宫”展现了日月交替的壮丽景象,令人心生敬畏。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外在的美,更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接下来的“朝瞻双顶青冥上,夜宿诸天色界中”则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仿佛在此刻的灵台寺中,已然身处于更高的境界,思绪飞扬。后面的意象“石潭倒献莲花水,塔院空闻松柏风”则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禅意的宁静。
最后的两句“万里故人能尚尔,知君视听我心同”更是将友情的主题提升到一个更深的层面,诗人虽身处异地,但与友人的心灵感应却是如此相通,情感深厚。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友情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日横山含碧空:西方的太阳照射在山峦上,映衬出碧蓝的天空。
- 东方吐月满禅宫:东方的明月升起,照亮了禅寺的殿堂。
- 朝瞻双顶青冥上:早晨仰望双峰,直入青天。
- 夜宿诸天色界中:夜晚住在灵台寺,似乎进入了天上的色彩世界。
- 石潭倒献莲花水:石潭的水面映照出莲花的美丽。
- 塔院空闻松柏风:塔院里只听得松柏树在风中摇曳的声音。
- 万里故人能尚尔:即使相隔万里,老朋友仍然可以惦念彼此。
- 知君视听我心同:我知道你能感受到我内心的感受和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作心灵的寄托。
- 对仗:如“西日横山”和“东方吐月”,形成形式上的对称。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表达情感,构建了诗的情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情感细腻且富有哲思,展现了唐诗的典雅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日:象征着希望和光明。
- 东方月:象征着宁静和思念。
- 双顶: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石潭莲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松柏:象征着长青不衰的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日”指的是哪个方向的日光?
- A. 东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北方
-
“万里故人能尚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思念
- C. 喜悦
- D. 疑惑
-
诗中提到的“石潭”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友情
- C. 纯洁
- D. 权力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同样表达对月亮的赞美与思索,但李白更具豪放之气,透出对人生的洒脱;而钱起则更显细腻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