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
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景象,诉说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描述了一个寂静的法庭,秋天的气息弥漫四周,环境显得凄冷而幽暗。接着,诗人描绘了山光隐约在古老的城墙之上,湖水的颜色映照在高楼之中。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在禹穴研究结束后,游览天台山。最后,诗人以云彩漂浮的景象,表达了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共同徘徊在岁末的感怀。
注释: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寂静无声。
- 讼庭:指审理案件的地方,法庭。
- 森森:形容气氛阴森、冷清。
- 戟户:指法庭的门,戟是古代的武器,可能象征权威。
- 危堞:指高耸的城墙。
- 禹穴: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的地方,常用来指代与水有关的历史或文化。
- 天台:指天台山,风景名胜,常有诗人游览。
- 越客:来自越地的客人,可能指外地访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约766年-830年),唐代诗人,字子容,号维舟,晚年任职于会稽。张继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优雅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创作于张继任会稽太守期间,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情感波动,想通过诗歌向太守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宁静和思考。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开篇“寂寂讼庭幽”以寂静的法庭场景引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紧接着“森森戟户秋”更是加深了这种秋天的苍凉感。山光与湖色的描绘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诗人在此时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这一句,诗人由地理位置的具体描写转向个人的游历,表现出对文化与历史的追求。最后一句“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不但描绘了云彩的景象,也传达了人际交往中对时间流逝的共同感受,使整首诗在情感上更为深厚,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寂讼庭幽:描绘法庭的宁静与幽暗,营造孤独的氛围。
- 森森戟户秋:强调秋天的凄凉与冷清,法庭的沉重感。
- 山光隐危堞:山的光景在古城墙的掩映下显得朦胧,富有诗意。
- 湖色上高楼:湖水的颜色映照在高楼上,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禹穴探书罢:指诗人在古代名胜地探讨历史文化,表现出学术追求。
- 天台作赋游:在天台山游玩并赋诗,抒发诗人的情感。
- 云浮将越客:描绘云彩的流动,与越地的客人相互映衬。
- 岁晚共淹留:在岁末时分与朋友共同留连,感怀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浮”比喻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流动。
- 对仗:如“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云彩似乎在与人对话,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法庭:象征着权威与法律,反映出社会的秩序与冷漠。
- 山光: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湖色:水的柔和,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 云:流动的云彩象征着时间的无常与友谊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寂寂讼庭幽”意指: A. 法庭的热闹
B. 法庭的宁静
C. 法庭的繁忙
D. 法庭的寂寞 -
“禹穴”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屈原
C. 大禹
D. 李白 -
诗歌表达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权力的讽刺
B. 对自然的赞美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夜泊牛渚怀古》:则更关注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张继传》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