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柳含烟灞岸春,
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若借低枝便,
莫遣青丝扫路尘。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灞岸,杨柳轻柔地飘荡着烟雾,
每年都有行人来攀折它的枝条。
如果好风能借着低垂的枝条吹来,
就不要让青丝(柳条)扫到路上的尘土。
注释:
- 杨柳:指杨树和柳树,常用作春天的象征。
- 含烟:形容柳树的柔美,像是在轻烟中一样。
- 灞岸:指灞河的岸边,古代常为游览休憩之地。
- 攀折:爬上去折断,描绘行人对柳枝的喜爱与依恋。
- 青丝:指柳条,也比喻柔美的事物。
- 扫路尘:形容柳条与尘土相碰,隐喻人世的烦恼。
典故解析:
“杨柳含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温柔与生机,尤其在春天来临之际。柳树在古诗中通常与离别、思念有关,诗人在此通过描写柳树引发对行人的感慨与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字义山,号少山,生于陕西。他以边塞诗和山水诗著称,作品多反映边疆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其诗风清丽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途中寄李二》写于诗人旅途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展现出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借柳树的柔美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益的《途中寄李二》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杨柳在春天的生动形象,传达出旅途中的思绪与情感。诗的开头“杨柳含烟灞岸春”,描绘了春天的灞河岸边,杨柳轻轻摇曳,仿佛在烟雾中轻盈舞动,给人一种温柔而又生动的画面感。此时的柳树不仅代表了春天的来临,也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接下来的“年年攀折为行人”,则突出了行人与柳树之间的关系,行人的攀折不仅是对柳树的喜爱,也是对往昔岁月的依恋。柳树的枝条在行人手中被折断,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两句“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珍惜,希望这温柔的风能够轻轻拂过柳枝,而不让尘土沾染了这份美丽。整体而言,诗歌通过自然的描写,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追忆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柳含烟灞岸春:
- “杨柳”描绘春天的生机,象征着温柔和柔美。
- “含烟”指柳树在春天的轻盈与朦胧。
- “灞岸春”则明确了环境,给人以春天特有的景象。
-
年年攀折为行人:
- 诗人通过“年年”强调了时间的流逝。
- “攀折”表现了行人对柳树的喜爱,带有几分无奈与留恋。
-
好风若借低枝便:
- “好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期待能够轻轻吹拂。
- “低枝”营造了一种柔和的氛围,希望风能够带走烦恼。
-
莫遣青丝扫路尘:
- “青丝”指柳条,暗含美好与纯洁。
- “扫路尘”则象征着世俗的烦恼与污浊,希望保持自然的纯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喻为春天的使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 拟人:通过“杨柳含烟”赋予柳树生命,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春天的柳树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寄托了人们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春天与柔美。
- 青丝:象征纯洁与美好。
- 路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尘埃。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情感的基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益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元代 -
诗中提到的“灞岸”指的是哪里?
A. 黄河
B. 长江
C. 灞河
D. 珠江 -
“好风若借低枝便”中的“低枝”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枝条
B. 植物的根
C. 风的方向
D. 行人的手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但情感上更为豪放。
- 杜甫的《春望》:在描写春天时,更多展现出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同一主题在不同诗人笔下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反映了各自的情感倾向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益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