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引》
时间: 2025-04-29 01:20:12意思解释
江梅引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墙头红杏粉光匀。宋东邻。见郎频。肠断城南,消息未全真。拾得杨花双泪落,江水阔,年年燕语新。见说金娘埋恨处。蒺藜沙,草不尽,离魂一只鸳鸯去,寂寞谁亲。惟有因风,委露托清尘。月下哀歌宫殿古,暮云合,遥山入翠颦。
白话文翻译:
墙头的红杏花盛开,粉色的光泽均匀。东边的邻居家,常常见到你。心中悲痛如绞,城南的消息却不全是实情。我捡到杨花,泪水双双落下,江水宽阔,年年听到燕子喧语的新情。听说金娘埋下了她的怨恨之处,蒺藜沙上,草木永不枯竭。离愁别恨,像一只鸳鸯孤独地飞去,寂寞中又有谁来陪伴?只有随着春风,依托露水托清尘。月下哀歌在古老的宫殿里响起,暮云聚合,远山在翠色中愁眉紧锁。
注释:
- 肠断:形容悲痛至极,心如刀绞。
- 金娘:金娘是指古代传说中的女子,常与爱情、离愁相连。
- 蒺藜沙:指有刺的沙土,通常象征艰涩与痛苦。
- 鸳鸯:象征爱情,鸳鸯常被视为忠贞不渝的伴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叔震,号壶山,金代诗人,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离愁、思念、人生哲理等,风格细腻而深刻。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金朝动荡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江梅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恋人的思念与离愁。开篇提到“墙头红杏”,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还暗示着爱情的甜美和脆弱。接着,诗人通过对邻居的描写,表现出对恋人的频繁思念,而“肠断城南”则深刻地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与不安。在对往日情景的回忆中,诗人捡到杨花,泪水双落,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失去的无奈。
诗中的“金娘埋恨处”引入了对爱情的反思,诗人用“蒺藜沙”来比喻那些历久弥新的痛苦与难以释怀的情感,暗示着爱情中的苦涩和无奈。“离魂一只鸳鸯去,寂寞谁亲”则强调了孤独感和对伴侣的渴望。最后,月下的哀歌与暮云的愁绪交织,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凉,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墙头红杏粉光匀:墙头的红杏花开得正好,色彩均匀,象征春天的美好。
- 宋东邻。见郎频:东邻的情人,时常相见,令人心动。
- 肠断城南,消息未全真:心中如刀绞,来自城南的消息却不完全真实。
- 拾得杨花双泪落:捡到杨花,泪水双双落下,象征离愁。
- 江水阔,年年燕语新:江水宽广,年年燕子在此喧闹,暗示时间的流逝。
- 见说金娘埋恨处:听说金娘埋下了她的怨恨。
- 蒺藜沙,草不尽:蒺藜沙上,草木常青,象征着无尽的痛苦。
- 离魂一只鸳鸯去,寂寞谁亲:爱侣离去,孤独无依。
- 惟有因风,委露托清尘:惟有随风而去,化作露水与清尘。
- 月下哀歌宫殿古:古老的宫殿下,月光照耀着哀伤的歌声。
- 暮云合,遥山入翠颦:暮云聚集,远山泛着翠色愁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花比作泪水,表现离愁的深刻。
- 拟人:远山“入翠颦”,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江水阔,年年燕语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春天的花香与江水的宽阔,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对离别的痛苦,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杏:象征青春与爱情的美好。
- 杨花:象征离愁与思念。
- 鸳鸯: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 月下:象征思念的夜晚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肠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痛苦
- C. 无聊
- D. 兴奋
-
“见说金娘埋恨处”中的“金娘”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忧伤的爱情
- C. 财富
- D. 朋友
-
本诗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离愁的主题?(填空)
答案:
- B
- B
- 红杏、杨花、鸳鸯、月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江梅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怀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情感更为复杂,而《江梅引》则倾向于大气与悲怆,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金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