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叹世三首》
时间: 2025-01-10 19:14: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块玉·叹世三首
作者: 马致远 〔元代〕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
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
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白话文翻译:
带着野花,带着村里的酒,烦恼怎么会侵扰我的心头呢?
谁能常骑马吃肉呢?二顷田地,一头牛,吃饱后就休息。
辅佐国家的心,抓住云彩的手,命里没有的时候就不要强求。
随时随地都要顺其自然,享受生活。几片棉花,一块丝绸,暖和了再休息。
在月光下行走,披着星光走,孤独的小馆中吃着寒食,故乡的秋天来了。
妻儿胖了,我却消瘦。枕上忧虑,马上愁苦,死后就别再操心了。
注释:
- 带野花:指采摘野花,象征自然的纯真与闲适。
- 携村酒:携带乡村酿造的酒,表现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 跃马常食肉:比喻奢侈的生活,不常见。
- 二顷田,一具牛:指农田和牛,代表平凡的农民生活。
- 佐国心:辅助国家的抱负与理想。
- 戴月行,披星走:形容夜行的情景,暗示孤独与思乡。
典故解析:
- 寒食: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介子推,家人团聚时的习俗。
- 命里无时:反映了道教的命运观念,强调顺天应命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5年-1324年),元代杂剧作家,戏曲作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成于元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马致远通过诗歌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马致远的《四块玉·叹世三首》通过质朴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诗中开篇用“带野花,携村酒”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传递出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而“烦恼如何到心头”则流露出一种对烦恼的无奈与释然,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烦恼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去理会。
接下来的“谁能跃马常食肉”,反映出一种对奢侈生活的质疑,诗人认为大多数人都是靠辛勤劳作过日子,“二顷田,一具牛”寓意着平凡的生活与安逸的心态。“命里无时莫刚求”则是对命运的认知,强调在顺境与逆境中都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自我的解脱,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带野花,携村酒:描绘自然之美与乡村的质朴生活。
- 烦恼如何到心头:表达对烦恼的无所谓态度。
- 谁能跃马常食肉:质疑奢侈的生活方式。
- 二顷田,一具牛:象征平凡的农民生活。
- 命里无时莫刚求:强调随顺命运的智慧。
- 随时过遣休生受:倡导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 几叶绵,一片绸:象征生活的简单与温暖。
- 戴月行,披星走:表现孤独的夜行。
- 妻儿胖了咱消瘦:反映家庭的变迁与个人的忧虑。
- 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对生死的豁达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跃马常食肉”,比喻奢华生活。
- 对仗:如“戴月行,披星走”,增强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命运的接受与对生活的思考,强调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仍应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花:象征自然的纯真与美好。
- 村酒:代表乡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
- 牛:象征劳动与生活的苦乐。
- 星月: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带野花,携村酒”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奢华
B. 珍视自然与简单
C. 忽视人际关系 -
诗人对“命里无时莫刚求”的看法是?
A. 努力奋斗
B. 随顺命运
C. 不在乎结果 -
诗中“妻儿胖了咱消瘦”反映了什么样的家庭状况?
A. 和谐美满
B. 个人忧虑
C. 生活富裕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天净沙·秋思》与《四块玉·叹世三首》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但前者更倾向于孤独与思乡的情感,后者则更强调对现实的接受与自我释然。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马致远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