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西湖十洲 芙蓉洲
作者: 刘珵 〔宋代〕
翠幄临流结绛囊,多情长伴菊花芳。
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姿独拒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芙蓉洲的美景。翠绿的帷幕在水边,宛如一个红色的囊袋,映衬着菊花的芳香,显得格外多情。谁又会怜惜这冷清的秋天呢?只有那柔美的姿态能够独自抵挡霜寒。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幄:形容绿色的帷幕,表示环境优美。
- 绛囊:红色的囊袋,象征富贵和美好。
- 多情:感情丰富,指菊花的芳香长伴。
- 冷落:指遭到冷遇、被忽视。
- 柔姿:柔美的身姿,指花朵的优雅形态。
- 独拒霜:独自抵挡寒霜,表现出坚韧与美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秋后”与“霜”,反映了自然的变化,展示了韧性与美丽的关系。菊花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与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珵,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活跃于北宋时期,常以山水、花鸟为题,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西湖十洲游览期间,诗人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坚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的芙蓉洲为背景,展现了秋天菊花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开头两句以“翠幄”和“绛囊”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多情。诗人以菊花的芳香作为情感的象征,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然而,随着季节的推移,清秋来临,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冷清与孤独。最后两句转折,诗人提到“能把柔姿独拒霜”,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述,更是对自身情感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对比,诗人将内心的柔情与外界的冷漠形成鲜明对照,令人深思。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幄临流结绛囊:绿色的帷幕在水边,宛如一个红色的囊袋,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美感。
- 多情长伴菊花芳:形容菊花的芳香长久伴随,突显出自然的魅力与温情。
- 谁怜冷落清秋后:表现出对自然变迁的感叹,暗含孤独与无奈。
- 能把柔姿独拒霜:柔美的花朵能够独自抵御寒霜,象征坚韧与不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绛囊”,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赋予菊花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丽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秋天来临的无奈与对生命坚韧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幄:象征生机与希望。
- 绛囊:象征美丽与富贵。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霜:象征寒冷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幄”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囊袋
B. 绿色的帷幕
C. 菊花 -
诗人用哪个意象象征坚韧与高洁?
A. 菊花
B. 霜
C. 秋天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感叹孤独
C. 反映坚韧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对比刘珵与李清照的作品,刘珵侧重自然美,李清照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
- 例如,李清照在《如梦令》中通过对比描绘自然与情感的纠葛,展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