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竹枝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城西门外滟预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
少时东去复西来。
白话文翻译:
在城西门外的水波中,年年都有堆积的浪花,波涛翻滚却无法摧毁它们。人心的懊恼和不安不如坚石,年少时东去又西归,似乎总是难以安定。
注释:
- 滟预堆: “滟”指水波荡漾,“预堆”意为堆叠在一起。合起来指水波在岸边堆叠。
- 懊恼: 懊恼指心中不快、烦恼的情绪。
- 不如石: 指人心的烦恼和石头的坚硬相比,显得脆弱。
- 少时: 指年轻的时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东去复西来”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寓意着人生的旅途多变,像水波一样难以把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表现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态,兼具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创作背景:
《竹枝》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人情世态的思考,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歌鉴赏:
《竹枝》通过描绘城西门外的水波,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前两句以水波的持续存在为引,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变。尽管波浪年年翻滚,却始终无法摧毁岸边的堤岸,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韧性。
后两句则转向人心的情感,诗人用“懊恼人心不如石”来表达人的烦恼与脆弱,强调了人心的敏感和多变。与此同时,提到“少时东去复西来”,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旅程,总是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心的对比,展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西门外滟预堆: 描绘出水波荡漾的场景,营造出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 年年波浪不能摧: 强调了水波的持久性,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懊恼人心不如石: 通过对比,揭示了人心的脆弱和不安。
- 少时东去复西来: 反映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成长的历程。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波浪”比喻人生的起伏,表现生活的不易。
- 对仗: 诗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传达了坚韧与安定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波: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石头: 代表坚韧和不变的品质。
- 东去西来: 反映人生旅程的多变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年年波浪不能摧”意指什么?
- A) 水波强大
- B) 人心脆弱
- C) 自然的力量
- D) 时间的流逝
-
“懊恼人心不如石”中“石”代表什么?
- A) 坚韧
- B) 脆弱
- C) 水
- D) 变化
答案:
- C) 自然的力量
- A) 坚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江雪》: 同样以自然为背景,表现孤独的情感。
- 《静夜思》: 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人心的柔软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