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京仲远次对制帅四川 其三》

时间: 2025-01-10 19:29:12

贱子夫谁问,鸣驺屡水湄。

自因闲肯顾,不是佞求知。

山槛清持茗,花蹊笑说诗。

雨风今送别,悽断湿旌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贱子夫谁问,鸣驺屡水湄。
自因闲肯顾,不是佞求知。
山槛清持茗,花蹊笑说诗。
雨风今送别,悽断湿旌旗。

白话文翻译:

谁会在意这个卑微的儿子呢?
马儿在水边频频鸣叫。
我之所以愿意稍微关注你,
并不是为了迎合你而求得知识。
山上的平台上清茶在手,
花间小路上笑谈诗歌。
今天的雨风送别你,
湿润的旌旗让人心中悲凉。

注释:

  • 贱子:指地位低微的儿子,含有自谦之意。
  • 鸣驺:鸣叫的马,驺为马名,带有送别之意。
  • :多次、频繁的意思。
  • 闲肯顾:愿意稍微关注。
  • :谄媚、迎合。
  • 山槛:山上的平台或栏杆。
  • 清持茗:清茶在手,持有的意思。
  • 花蹊:花丛中的小路。
  • 悽断:悲伤至极,断肠的意思。
  • 湿旌旗:湿透的旗帜,象征送别时的悲伤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字子厚,号阮江,出生于山西。张镃以其清新而隽永的诗风而闻名,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送别离情等题材。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送别友人京仲远赴四川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与送别文化的深厚。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情交融,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送京仲远次对制帅四川 其三》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浓厚的情感。开篇“贱子夫谁问”自谦的语气,彰显了诗人对自身地位的认知与不在意,同时也引出了对友人京仲远的关注。接着诗人通过“鸣驺屡水湄”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马鸣声响起,伴随着水边的景致,让人感受到送别的氛围。

“自因闲肯顾,不是佞求知”一句,表明诗人并非为了迎合而关注朋友,而是出于真挚的情谊。这种情感在后面的“山槛清持茗,花蹊笑说诗”中进一步得到升华,诗人与友人共饮清茶,吟诗作对,营造了温馨而又诗意的送别场景。

最后的“雨风今送别,悽断湿旌旗”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通过雨风与湿旗的意象,渲染了送别的惆怅与悲伤,极具感染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刻反映了人际之间的深厚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贱子夫谁问:自谦之语,表达诗人对自己地位的认知。
  2. 鸣驺屡水湄:描绘送别的场景,马鸣声不断,增添离别的气氛。
  3. 自因闲肯顾:表明关注朋友的动机,非迎合之意。
  4. 不是佞求知:强调真挚的情谊,非为了取悦。
  5. 山槛清持茗:描写饮茶的清新环境,营造友好气氛。
  6. 花蹊笑说诗:展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轻松互动。
  7. 雨风今送别:引入送别的主题,雨风象征悲伤。
  8. 悽断湿旌旗:用湿旗象征离别的悲凉,增加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湿旌旗”暗喻离别的悲伤。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情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在送别场合中的细腻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送别与流动。
  • :象征清新与友谊。
  • :象征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 雨风:象征离别的愁苦与悲伤。
  • 旌旗:象征送别的仪式感与庄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贱子夫谁问”中“贱子”的意思是? a) 高贵的儿子
    b) 低微的儿子
    c) 富有的儿子
    d) 忙碌的儿子

  2. 诗人通过“雨风今送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3. “山槛清持茗”中的“茗”指的是什么? a) 酒
    b) 茶
    c) 水
    d) 食物

答案:

  1. b) 低微的儿子
  2. b) 忧伤
  3. b) 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同样为送别诗,但更注重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张镃则在细腻中融入了伤感。
  • 《登鹳雀楼》王之涣: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张镃则更注重人际关系中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