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时间: 2025-01-11 21:5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落魄
晏几道
鸾孤月缺。
两春惆怅音尘绝。
如今若负当时节。
信道欢缘,狂向衣襟结。
若问相思何处歇。
相逢便是相思彻。
尽饶别后留心别。
也待相逢。
细把相思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心境,月亮缺失,像孤鸾一样,令人感到忧伤。两年春天的音信都断绝了,如今如果辜负了当时的美好时光,那该多么遗憾。真心相信缘分,心中激荡的情感如同衣襟上的狂风。若问我的相思之情在哪里停歇,相逢的时刻便是思念的彻底体现。即使在分别后仍然铭记着彼此,期待着再次相逢,细细诉说那份相思。
注释:
字词注释:
- 鸾孤月缺:鸾是一种神鸟,孤独的鸾与缺月,意指孤独与失落。
- 音尘绝:音信和消息都消失了,指与他人失去联系。
- 若负:如果辜负。
- 欢缘:欢愉的缘分。
- 相思彻:相思的情感达到极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孤鸾,常用来象征孤独和思念,缺月则常用来表达心境的失落与空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7年-1051年),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其词风清新婉约,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尤其在爱情和思念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醉落魄》创作于南宋,诗人在经历了个人情感的波折后,借用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思念与孤独。
诗歌鉴赏:
《醉落魄》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词作。诗人在孤独的月夜下,借助缺月与孤鸾的意象,描绘了内心深处的惆怅与失落。两年的时间,诗人感受到与爱人之间的音信全无,所造成的情感隔阂让人心痛。词中的“如今若负当时节”,道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惋惜与未竟的遗憾。通过“信道欢缘,狂向衣襟结”,诗人表达了对于缘分的信仰,即使前路充满了不确定,内心的情感依然如狂风般呼啸。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独到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鸾孤月缺:开篇即点明孤独的主题,孤鸾与缺月象征着失落与孤寂。
- 两春惆怅音尘绝:经历了两年的春天,音信全无,惆怅之情愈发明显。
- 如今若负当时节:感叹若辜负当初的美好时光,将是多么遗憾。
- 信道欢缘,狂向衣襟结:坚信缘分的存在,内心的情感如狂风般激荡。
- 若问相思何处歇:探索相思之情的去处,暗示思念无处安放。
- 相逢便是相思彻:相逢时便是思念情感达到极致。
- 尽饶别后留心别:即便分别后仍然铭记彼此,不曾忘怀。
- 也待相逢,细把相思说:期待再次相逢,细细诉说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若问相思何处歇,相逢便是相思彻”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孤独比作缺月与孤鸾,生动而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期盼与对过往时光的惋惜,传达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象征孤独与美好,常用来表达情感的复杂。
- 月:传达失落与思念,月亮的缺失象征着心灵的空虚。
- 春:春天寓意生机与希望,而“惆怅”让这一意象变得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醉落魄》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晏几道
- C. 李白
-
诗中“鸾孤月缺”中的“鸾”是什么象征?
- A. 幸运
- B. 孤独
- C. 快乐
-
诗中提到的“音尘绝”指的是什么?
- A. 音乐
- B. 消息
- C. 声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都擅长表达情感,但晏几道的情感更为内敛与细腻,而李清照则更为激烈与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