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任士曹》

时间: 2025-01-25 22:49:02

宪皇十一祀,共得春闱书。

道直淹曹掾,命通侍玉除。

浮生年月促,九陌笑言疏。

何计同归去,沧江有弊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任士曹

宪皇十一祀,共得春闱书。
道直淹曹掾,命通侍玉除。
浮生年月促,九陌笑言疏。
何计同归去,沧江有弊庐。

白话文翻译:

在宪宗皇帝的第十一年祭祀之际,我与任士曹一起得到了春天的考试成绩。
他在朝廷中任职,命令我去侍奉玉阶。
浮生的岁月匆匆而过,街头巷尾的闲聊显得有些疏离。
我们要如何才能一起回去呢?沧江边有一间破旧的茅屋。

注释:

字词注释:

  • 宪皇:指唐宪宗,唐代皇帝之一。
  • 春闱书:指春季科举考试的成绩。
  • 道直:指正直的官员。
  • 淹曹掾:指担任文书的官员。
  • 命通侍:被命令去侍奉。
  • 玉除:指皇宫中的高位。
  •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 九陌:指街道,喻意为社会。
  • 笑言疏:指闲聊的内容变得疏远。
  • 同归去:一起返回的意思。
  • 沧江:指大江,象征归宿之地。
  • 弊庐:破旧的房屋,喻意归宿。

典故解析:

  • 宪宗皇帝:唐宪宗在位期间,重视科举,推行改革,影响深远。
  • 科举制度: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士人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780年-842年),字子云,号荆溪,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陕西。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写景抒情,尤其在咏怀诗方面成就突出。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宪宗时期,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作者与任士曹同为科举的获益者,诗中表达了对浮生的感慨和共同归宿的渴望,反映了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赠任士曹》是一首抒情诗,所表达的情感深沉而细腻。诗中,作者通过“宪皇十一祀”的背景,揭示了科举的严峻与士人追求理想的艰辛。诗的前两句描绘出春闱考试的成功,展现了诗人与任士曹的友谊和共同的理想。

然而,随着“浮生年月促”的感慨,诗人对生命短暂的觉悟逐渐显露,暗示着士人理想的无常与社会的冷漠。最后两句“何计同归去,沧江有弊庐”则是对归属与安顿的深切思考。沧江的破旧茅屋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整首诗在描写上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心路历程,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远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宪皇十一祀,共得春闱书:在宪宗皇帝的祭祀年中,作者与任士曹共同获得了春季考试的成绩,表现了士人的成就。
  2. 道直淹曹掾,命通侍玉除:任士曹的正直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强调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与对理想的追求。
  3. 浮生年月促,九陌笑言疏:感叹人生短暂,社会交往却显得淡漠,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
  4. 何计同归去,沧江有弊庐:对未来归宿的思考,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宪皇十一祀,共得春闱书”,上下句相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将“沧江”比作归宿,象征着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 意象:通过“春闱书”与“弊庐”的对比,反映士人的理想与困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士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揭示了唐代士人在科举成功背后的孤独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闱:象征希望与前途。
  • 浮生:象征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沧江:象征归宿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宪皇”指的是哪位皇帝? A. 唐高宗
    B. 唐玄宗
    C. 唐宪宗
    D. 唐明宗

  2. “浮生年月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友谊的珍惜

  3. 诗中提到的“弊庐”象征什么? A. 成功的荣耀
    B. 破旧与无奈的现实
    C. 美好的未来
    D. 友谊的温暖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赠任士曹》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两首诗均探讨了友谊与理想的主题,但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有所不同。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而姚合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