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无可上人游边》

时间: 2025-01-23 14:49:18

一钵与三衣,经行远近随。

出家还养母,持律复能诗。

春雪离京厚,晨钟近塞迟。

亦知莲府客,夜坐喜同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无可上人游边
一钵与三衣,经行远近随。
出家还养母,持律复能诗。
春雪离京厚,晨钟近塞迟。
亦知莲府客,夜坐喜同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
我随身带着一只钵和三件衣服,四处游历,走过远近的地方。
我出家后依然想着养活我的母亲,遵守戒律同时还能写诗。
春天的雪在京城厚厚地覆盖,早晨的钟声在边塞传来显得迟缓。
我也知道莲府的客人,夜晚坐在一起,与师父共享这份快乐。

注释:

  • :出家人用来乞食的器具,这里指代僧侣的随身物品。
  • 三衣:指僧侣的法衣,古代出家人通常只穿三件衣服。
  • 持律:指遵守佛教戒律。
  • 莲府:指佛教寺院或道场,象征清净、安宁的地方。
  • 晨钟:清晨的钟声,通常在寺庙或佛教场所敲响。
  • :指边境地区,这里暗示诗人所处的环境。

典故解析:

  • 出家:在中国文化中,出家是指放弃世俗生活,成为僧侣,追求精神修行。
  • :在佛教中,莲花象征着纯洁与超脱,常用以比喻修行者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生于唐代,字德昭,号景山,曾任职于朝廷,后隐居生活。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姚合晚年,反映了他对出家生活的思考,同时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师友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出家生活的理解与体悟。开篇即以“钵”和“三衣”直入主题,暗示出家人的简朴与随性,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诗中提到“出家还养母”,展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体现了人性中的温情与孝道。

“春雪离京厚,晨钟近塞迟”一句,描绘了春天的京城被雪覆盖,和边塞地区的清晨钟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虽身在异乡,却心系故土,情感交织,令人感动。

最后两句“亦知莲府客,夜坐喜同师”则转向对师友的怀念,表现出诗人对精神寄托的追求与对友谊的珍视。在寂静的夜晚,与师友共坐,分享内心的喜悦,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钵与三衣”:象征出家的简朴与随性,表达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 “经行远近随”:旅行的自由与无常,反映出对世间万象的观察。
    • “出家还养母”:体现出对母亲的孝心,虽已出家,心中仍怀有责任。
    • “持律复能诗”:遵守戒律的同时,保有诗人的情怀。
    • “春雪离京厚”:描绘了春雪纷飞的景象,增添了诗的意境。
    • “晨钟近塞迟”:晨钟声传来,仿佛提醒着诗人对时间的思考。
    • “亦知莲府客”:对师友的思念,表达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 “夜坐喜同师”:与师友共度宁静的夜晚,体现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意境。
    • 比喻如“晨钟”与“春雪”,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内心情感的波动。
  • 主题思想

    • 全诗表达了出家人对于家庭、师友的思念与责任,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却又不失人情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出家人的生活,代表着清贫与宁静。
  • 春雪:体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带有淡淡的忧伤。
  • 晨钟:象征时间的流动与内心的觉醒,带有哲理的思考。
  • 莲府:象征着修行的清净与心灵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钵”是什么?

    • A. 武器
    • B. 出家人用的乞食器具
    • C. 古代乐器
  2. “春雪离京厚”中的“厚”字指的是什么?

    • A. 雪的数量多
    • B. 雪的颜色深
    • C. 雪的温度高
  3. 诗人对母亲的感情如何体现?

    • A. 忘记
    • B. 责任感与思念
    • C. 反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与姚合在对自然的描写中,王维更倾向于写景,而姚合则更关注内心情感的表达。王维的诗中常有直接的场景描绘,而姚合通过景象传达情感,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