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玑禅师赞》

时间: 2025-01-26 07:31:52

诸法坐处坐,诸佛行处行。

如来无简择,清镜坦然平。

有人借问谁家曲,眨目眉毛何似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圆通玑禅师赞
作者: 黄庭坚〔宋代〕

诸法坐处坐,诸佛行处行。
如来无简择,清镜坦然平。
有人借问谁家曲,眨目眉毛何似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佛教的哲理,强调一切法则在其本处安坐,所有佛陀都在其所行之地行走。释迦牟尼(如来)不分高低,清澈的镜子般平静无波。有人问起这个曲子(意指佛法的妙理),只需一瞬间的神态便可知其内涵。

注释:

  • 诸法:指所有的法则、道理。
  • 如来:指释迦牟尼佛,意为“如实而来”。
  • 简择:选择、区分的意思。
  • 坦然:平坦、宁静的状态。
  • 眨目:形容一瞬间的动作。
  • 眉毛何似生:形容一瞬间的表情变化,意在探求内心的真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著名的词人、书法家和诗人。他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以清新、隽永的风格著称,尤其在词和诗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与道教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思想的关注和探索。

诗歌鉴赏:

《圆通玑禅师赞》是黄庭坚用以赞美禅宗圆通玑禅师的一首诗,其中蕴含了深邃的佛理与哲学思考。开头两句“诸法坐处坐,诸佛行处行”,直接引入佛教的思想,强调一切法则与佛的本质是一致的,暗示修行者应当在生活中体悟佛法,而不是脱离世俗。接下来的“如来无简择,清镜坦然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表明如来佛不因人的身份、地位而有所偏颇,就如同镜子一样,能真实反映万物而不受影响。

最后两句“有人借问谁家曲,眨目眉毛何似生”通过问答的形式,表现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眉毛何似生”不仅仅是对表情的描绘,更是对内心感受的细腻反映,显示了佛教所强调的瞬间觉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诸法坐处坐”:一切法则皆应如其所处而安静。
  2. “诸佛行处行”:所有的佛陀在其所行之处行走,强调无处不在的佛性。
  3. “如来无简择”:如来佛没有高低之分,所有众生皆可达。
  4. “清镜坦然平”:形容内心如镜子般清澈、平静。
  5. “有人借问谁家曲”:有人询问这佛法的奥妙。
  6. “眨目眉毛何似生”:瞬间的表情变化,暗示觉悟的瞬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如来比作清镜,强调其明净与平等。
  • 对仗:诗中上下句相对,增强了韵律感。
  • 提问:通过问句引导思考,增加了互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强调了修行者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体悟佛理,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觉悟。

意象分析:

  • 法与佛:象征着真理与智慧。
  • 清镜:象征着清净心态和真实的自我。
  • 眨目:瞬间的觉醒,暗示了佛教对心灵瞬间领悟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如来”指的是哪位佛?

    • A. 观音
    • B. 释迦牟尼
    • C. 阿弥陀佛
  2. “诸法坐处坐”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 A. 一切法则皆应安定
    • B. 法则不重要
    • C. 只要有信仰就好
  3. 诗中的“清镜”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内心的平静
    • C. 魅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赠友人》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反映了对人生和内心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感。
  • 《赠友人》:强调友谊与人生的流逝,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黄庭坚的禅理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