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许昌薛尚书能尝为都官郎中后数岁故建州…遂赋自贺》

时间: 2025-04-28 01:48:11

都官虽未是名郎,践历曾闻薛许昌。

复有李公陪雅躅,

岂宜郑子忝馀光。

荣为后进趋兰署,喜拂前题在粉墙。

他日节旄如可继,不嫌曹冷在中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都官虽未是名郎,
践历曾闻薛许昌。
复有李公陪雅躅,
岂宜郑子忝馀光。
荣为后进趋兰署,
喜拂前题在粉墙。
他日节旄如可继,
不嫌曹冷在中行。

白话文翻译

虽然我在都官任职还不算是名声显赫的郎中,但我曾经听说过薛许昌的经历。李公陪伴在旁,更增添了雅致,难道我郑子有资格沾光于此?荣幸能在后辈中走入兰亭,喜悦的是曾经的题名留在粉墙上。日后如有机会再次登台,虽不在乎曹公的冷淡,我也会在其中继续前行。

注释

  • 都官:指的是朝廷的官员。
  • 名郎:指声名显赫的官员。
  • 践历:经历,指历史的见证。
  • 薛许昌:指古代著名的官员,可能是指薛道衡或其他历史人物。
  • 李公:指李白或其他李姓官员。
  • 雅躅:优雅的足迹,指高雅的风范。
  • 郑子:郑谷自称。
  • 兰署:指兰亭,著名的聚会和书法场所。
  • 节旄:节旄,指统帅的旗帜,象征地位。
  • 曹冷:可能指曹操,不在乎他的冷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生卒年不详),字子初,号阮亭,唐代诗人,生于江南,后在长安任职。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尤其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郑谷在都官任职后数年,正值其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以此诗自贺,表达对自己仕途的感慨与自信,同时对友人的欣赏和对未来的展望。

诗歌鉴赏

郑谷的这首诗以自谦的语气开篇,表达了对自己在都官任职的谦逊态度。尽管他在官位上并不显赫,但他通过对薛许昌和李公的提及,表现出对前辈的尊重与向往。这种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带有一种文化的传承感,使得诗歌不仅展现个人情感,也蕴含了对时代的思考。

诗中“喜拂前题在粉墙”一句,透露出他对过去成就的珍视,并希望后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有所作为。“他日节旄如可继”则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郑谷依然信心满满。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个人情怀,也具备了对社会的关切,展现了他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都官虽未是名郎:自谦,表示自己在都官任职的地位还不算显赫。
  2. 践历曾闻薛许昌:提到历史上著名的官员,表达对其的仰慕。
  3. 复有李公陪雅躅:指李白等名士的陪伴,增添了诗歌的雅致。
  4. 岂宜郑子忝馀光:自谦身份,认为自己不配与之相提并论。
  5. 荣为后进趋兰署:感到荣幸能在后辈中成为一员。
  6. 喜拂前题在粉墙:对过去成就的自豪,留有名号。
  7. 他日节旄如可继: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有继续发光发热的机会。
  8. 不嫌曹冷在中行:自信不惧外界的冷淡,坚定前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荣为后进趋兰署,喜拂前题在粉墙”,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比喻:将“节旄”比作未来的希望,象征着地位和荣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个人成就的自省与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郑谷在仕途上既谦逊又充满希望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都官: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 兰署:文化与艺术的象征。
  • 节旄:未来希望与目标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谷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曹操
    C. 薛许昌
    D. 杜甫

  2. 诗中“岂宜郑子忝馀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自谦
    C. 愤怒
    D. 忧伤

  3. “他日节旄如可继”中的“节旄”指什么? A. 旗帜
    B. 书法
    C. 诗歌
    D. 朋友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了身处乱世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郑谷 vs. 杜甫:郑谷的自谦与杜甫的忧国忧民形成鲜明对比,郑谷更注重个人成就与文化,杜甫则更关注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郑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