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门。顷襄王》

时间: 2025-01-27 03:09:19

秦陷荆王死不还,只缘偏听子兰言。

顷襄还信子兰语,忍使江鱼葬屈原。

意思解释

春秋战国门。顷襄王

作者: 周昙 〔唐代〕

原文展示:

秦陷荆王死不还,只缘偏听子兰言。
顷襄还信子兰语,忍使江鱼葬屈原。

白话文翻译:

秦国攻陷了荆国,荆王却不愿归来,这只是因为他偏听了子兰的话。顷襄王还相信子兰的话,竟然让江里的鱼葬送了屈原。

注释:

  • 荆王: 指荆国的国王,历史上曾与秦国有过冲突。
  • 子兰: 指的是平原君赵胜,他的谏言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 顷襄王: 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国王。
  • 江鱼: 指江中的鱼,暗指屈原投江自尽后的悲惨命运。
  • 屈原: 屈原是古代楚国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以忠诚和悲剧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而著称,常常融入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现实的感慨交织在一起。通过对屈原、荆王和顷襄王的描写,表达了对忠臣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历史的教训与人性的悲剧。荆王因偏听子兰之言而误国,最终导致国家的覆灭,展现了耳聪目明却缺乏独立判断的人物悲剧。屈原的自尽则象征着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无奈,悲壮而感人。诗中透出一种对历史无情反复的认知,令人思考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诗人用“忍使江鱼葬屈原”一语,涵盖了对历史的惋惜与对人才的追思,令人深感痛心。在形式上,诗句对仗工整,字句凝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陷荆王死不还: 描述了历史事件,秦国攻陷荆国,荆王无所依靠,选择不归。
  2. 只缘偏听子兰言: 指出荆王的悲剧源于他偏信他人的谏言,缺乏独立判断。
  3. 顷襄还信子兰语: 反映了顷襄王对子兰的信任,暗示对权臣谏言的盲目崇拜。
  4. 忍使江鱼葬屈原: 表达了对屈原的惋惜,鱼葬寓意着忠贞不屈的灵魂被无情的现实吞噬。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呼应,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 “江鱼葬屈原”比喻了屈原的悲惨命运,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揭示了政治上的盲目和对忠诚的珍视,警醒后人应有独立的判断能力,珍视人才与理想。

意象分析:

  • 江鱼: 象征着屈原的悲惨命运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无情。
  • 屈原: 作为忠臣的象征,代表了对国家和理想的绝对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秦国攻陷哪个国家?

    • A) 齐国
    • B) 荆国
    • C) 楚国
    • D) 燕国
  2. 子兰是谁?

    • A) 历史人物
    • B) 诗人
    • C) 军事将领
    • D) 商人
  3. “忍使江鱼葬屈原”中的“江鱼”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忍耐
    • C) 忠诚与悲剧
    • D) 战争

答案:

  1. B) 荆国
  2. A) 历史人物
  3. C) 忠诚与悲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天问》 - 屈原

诗词对比:

  • 比较《春秋战国门》与屈原的《离骚》,两者都表达了对忠诚和理想的追求,但《离骚》更加强烈地表现了个人的悲愤与无奈,而《春秋战国门》则更侧重于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异同,但都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屈原与古代中国文学》
  • 《唐代诗人的历史观与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