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廿四日绍兴作》

时间: 2025-01-22 01:56:06

秦望山头云气生,越王城下湖水平。

梅花欲放不尽放,雨色待晴还未晴。

铜驼金谷非故里,青衫白发徒虚名。

可怜百年已过半,空嗟万古难为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十一月廿四日绍兴作
作者: 瞿智 〔元代〕

秦望山头云气生,
越王城下湖水平。
梅花欲放不尽放,
雨色待晴还未晴。
铜驼金谷非故里,
青衫白发徒虚名。
可怜百年已过半,
空嗟万古难为情。


白话文翻译

在秦望山顶上,云雾缭绕升起;
越王城下,湖面平静如镜。
梅花虽欲盛开,却总是开不开;
雨过之后,天色依旧未见晴朗。
铜驼和金谷,早已不是我的故乡;
青衫白发,只剩下虚无的名声。
可怜我已过了半生,
徒然感叹万古的情感难以言表。


注释

字词注释:

  • 秦望山: 指的是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山,风景秀丽。
  • 越王城: 代表着古越国的王城,寓意深厚的历史背景。
  • 梅花: 代表坚韧与高洁,寓意作者心中的理想。
  • 铜驼金谷: 典出古代名城,象征繁华与荣耀。
  • 青衫白发: 形容年老而无所成就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越王: 这里提到的越王,可能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象征着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无奈。
  • 铜驼金谷: 此典故源自古代名士的归属,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瞿智,元代诗人,生于浙江,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风格上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绍兴,正值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的时期,作者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引子,通过描绘秦望山的云雾和越王城的湖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苍凉的氛围。诗中梅花的意象,既暗示了作者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映出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雨色的等待,象征着人生中的不确定与无奈,而铜驼金谷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荣光与个人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以“可怜百年”自嘲,表现出对自己人生的感伤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渺小,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种对比与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具备了视觉的美感,也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望山头云气生: 描述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空间。
  2. 越王城下湖水平: 通过历史背景突出环境的宁静。
  3. 梅花欲放不尽放: 梅花的意象象征理想与追求,显示出无奈。
  4. 雨色待晴还未晴: 反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5. 铜驼金谷非故里: 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与对过去的思考。
  6. 青衫白发徒虚名: 体现出作者对自身成就的失落感。
  7. 可怜百年已过半: 反思人生的流逝与感慨。
  8. 空嗟万古难为情: 对历史与情感的叹息,强调了个人的渺小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梅花比作理想,表现出追求与无奈。
  • 对仗: 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铜驼金谷”与“青衫白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意象的交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秦望山: 象征着稳定与永恒,反映自然之美。
  • 梅花: 代表理想与坚持,传达出一种坚韧的精神。
  • 雨色: 象征悲伤与等待,传达对未来的惆怅。
  • 铜驼金谷: 代表繁华与荣耀,反映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王城”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历史背景
    • C. 个人情感
  2. “梅花欲放不尽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无奈
    • C. 喜悦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人生无常
    • C. 爱情悲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豪放与人生短暂的思考,而瞿智的《十一月廿四日绍兴作》则更倾向于细腻与内省,展示了在历史与自我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艺术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