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兼纪瑞物物。忆东湖》

时间: 2025-02-04 16:57:08

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

霞散浦边云锦截,

月升湖面镜波开。

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菂摧。

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
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
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菂摧。
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

白话文翻译:

菱歌唱完了,鹢舟渐渐回转,雪白的鹭鸟和银色的鸥鸟在左右飞来。
霞光散落在海滩边,仿佛云锦被一刀截断,月亮升起在湖面,波光如镜般闪烁。
鱼儿因翠色的羽毛惊起,金鳞跃出水面,莲花从红色的衣裳中脱落,紫色的菂花被摧残。
在淮口的春天,偏偏让我感到怅望,几株寒梅傍水而生,映衬着这份孤寂。

注释:

  • 菱歌:指菱角的歌声,表示采菱的女子在湖边唱歌。
  • 鹢舟:一种小船,通常用于水上活动。
  • 雪鹭:白色的鹭鸟,象征纯洁。
  • 银鸥:银色的鸥鸟,代表自由。
  • :日落时分的彩霞。
  • 镜波:像镜子一样平静的湖面,波光粼粼。
  • 翠羽:指鸟类的羽毛,色彩鲜艳。
  • 金鳞:鱼的鳞片,金色的象征,寓意珍贵。
  • 寒梅:指在寒冷的季节开放的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绅(约 772—846),字延年,号青丘,唐代诗人,以诗歌见长,风格多样,尤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寿阳罢郡之际,诗人回忆起东湖的美景与自然的生机,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孤寂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兼纪瑞物物。忆东湖》是一首描绘东湖自然美景的诗歌,展现了李绅细腻而生动的自然观察力。全诗以春天的气息为背景,首先以“菱歌罢唱鹢舟回”点出诗情,接着通过描绘湖边的鸟类、霞光、湖面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中的“鱼惊翠羽金鳞跃”生动地刻画了水中生物的活跃,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后两句“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则转入个人情感,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怅惘与对寒梅的感伤,形式与内容的结合让整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菱歌罢唱鹢舟回:指采菱的女子唱完歌,划着小船回来了,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场景。
  2. 雪鹭银鸥左右来:描绘白鹭和银鸥在湖边飞翔,既增添了生机,也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3. 霞散浦边云锦截:霞光在水边散落,像云锦被切断,意象华美,色彩丰富。
  4. 月升湖面镜波开:月亮升起,湖面波光如镜,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5. 鱼惊翠羽金鳞跃:鱼儿因翠色的鸟羽而惊起,跃出水面,生动形象。
  6. 莲脱红衣紫菂摧:莲花脱落红衣,紫色的菂花被摧残,这里有生命的脆弱感。
  7. 淮口值春偏怅望:在淮口的春天,我感到怅望,表露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失落。
  8. 数株临水是寒梅:几株寒梅傍水而生,象征坚韧,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霞散浦边云锦截”,将霞光比作云锦,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如“鱼惊翠羽”,赋予鱼以情感,增强了动感。
  • 对仗:如“雪鹭银鸥”,形成工整的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美。

意象分析:

  • 菱歌:象征生活的惬意和自然的和谐。
  • 雪鹭、银鸥:象征着纯洁和自由,带来春天的气息。
  • 霞、月:象征美好时光的流逝与夜晚的静谧。
  • 鱼、莲、梅:代表生命的活力、脆弱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类有哪些?

    • A. 雪鹭、银鸥
    • B. 麻雀、鸽子
    • C. 鹦鹉、燕子
  2.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是:

    • A. 快乐
    • B. 怅望
    • C. 忧伤
  3. 下列哪句描写了湖面景象?

    • A. 鱼惊翠羽金鳞跃
    • B. 月升湖面镜波开
    • C. 数株临水是寒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绅的《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兼纪瑞物物。忆东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为描写自然景色,前者偏重于春天的生机,后者则更显幽静与远离尘嚣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分类与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绅的《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兼纪瑞物物。忆东湖》的美丽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