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和大人喜晴》

时间: 2025-01-10 22:38:28

雨脚如麻日日然,垂成生恐坏丰年。

九重肸蚃通方寸,一点光明遍大千。

喜动朝行花底散,愁销野次苇间缘。

奄观銍艾霜风晚,重厌牛车倍费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脚如麻日日然,垂成生恐坏丰年。
九重肸蚃通方寸,一点光明遍大千。
喜动朝行花底散,愁销野次苇间缘。
奄观銍艾霜风晚,重厌牛车倍费鞭。

白话文翻译:

雨下得如麻一样,连绵不断,让人担心丰收的年景会受到影响。
在高空的雨水汇聚成细流,心中却渴望一线光明,能遍洒在整个大地。
早晨走在花下,心情愉悦,忧愁却又在芦苇旁消散。
傍晚时分,欣赏田间的艾草在霜风中摇曳,厌倦了牛车的辛苦,更加感到劳累。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脚:形容雨的形势密集。
  • 麻:指麻绳,形容雨如同麻线一样细密。
  • 丰年:指丰收的年份。
  • 九重肸蚃:指天空的雨水汇聚成细流。
  • 方寸:心中。
  • 光明:比喻希望或好天气。
  • 銍艾:艾草,秋冬时节用来驱寒和药用的植物。
  • 重厌:更加厌倦。

典故解析:
“九重肸蚃”中的“九重”常用来形容天上,古代认为天有九层。这里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艾草在民间有着重要的地位,常用于驱邪避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子瞻,号竺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文,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雨天的情景,表达了对丰年与自然的关切,以及个人情感的起伏。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雨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与情感波动。开头两句“雨脚如麻日日然”,便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连续阴雨的情景,激起了人们对丰年可能受到影响的忧虑。接下来的“九重肸蚃通方寸”,则从对外部自然的观察,转入内心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

“喜动朝行花底散,愁销野次苇间缘”,诗人在花间散步时感到愉悦,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在自然的幽静中又隐含着忧伤和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奄观銍艾霜风晚,重厌牛车倍费鞭”,在描绘霜风中的艾草时,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清冷与孤寂,同时也流露出对日常劳作的疲惫与厌倦。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充分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脚如麻日日然:雨下得很密,似麻绳一样,每天都在下。
  2. 垂成生恐坏丰年:这种持久的降雨让人担心会破坏丰收的好年景。
  3. 九重肸蚃通方寸:在高空的雨水汇聚成细流,心中渴望一点光明。
  4. 一点光明遍大千:希望能有一点光明洒遍广阔的大地。
  5. 喜动朝行花底散:清晨在花下走动时,心情愉悦。
  6. 愁销野次苇间缘:然而愁绪又在野外的芦苇旁消散。
  7. 奄观銍艾霜风晚:傍晚时分,看着田边的艾草在霜风中摇曳。
  8. 重厌牛车倍费鞭:更加厌倦了牛车的辛苦,感到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雨脚如麻”形象生动地传达了雨的密集程度。
  • 拟人:“愁销”,将愁绪拟人化,使情感更具表现力。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保持了较好的对称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丰年的期盼,以及在自然环境变化下的心理感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生活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滋润,同时也是忧虑的源泉。
  • 光明:希望与未来的象征。
  • :美好与生命的象征。
  • 艾草:传统文化中驱邪避瘟的植物,象征着健康与自然。
  • 牛车:象征着辛苦的劳动与生活的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雨脚如麻”中的“麻”指的是什么?

    • A. 麻绳
    • B. 麻雀
    • C. 麻烦
    • D. 麻痹
  2. 诗中“九重肸蚃”指的是什么?

    • A. 雨水的汇聚
    • B. 山的高峰
    • C. 田间的野草
    • D. 人的心情
  3. “重厌牛车”的意思是?

    • A. 更加喜欢牛车
    • B. 非常厌倦牛车的辛苦
    • C. 牛车很重要
    • D. 牛车速度快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洪咨夔的诗更多体现了个人的内心感受而非直接的国家情感;王维的《山居秋暝》则在意境上更为清幽,展示了山水之美与个人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