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花亭侍宴应制》

时间: 2025-01-11 02:43:20

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霜威变绿树,云气落青岑。

水殿黄花合,山亭绛叶深。

朱旗夹小径,宝马驻清浔。

苑吏收寒果,饔人膳野禽。

承欢不觉暝,遥响素秋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
作者: 沈佺期 〔唐代〕

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霜威变绿树,云气落青岑。
水殿黄花合,山亭绛叶深。
朱旗夹小径,宝马驻清浔。
苑吏收寒果,饔人膳野禽。
承欢不觉暝,遥响素秋砧。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陪同皇帝的车队,三秋的季节里来到禁林游玩。霜冻的威力使绿树的颜色变得沉郁,云雾的气息飘落在青色的山岑。水边的殿堂里,黄花正好盛开,山亭中,红叶显得更加深厚。朱红的旗帜夹在小径两旁,宝马在清澈的水边停驻。苑中的侍从正在收集寒冷的果实,厨师们在准备野生的禽鸟作为佳肴。欢聚的时光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远处传来阵阵的秋天敲打砧石的声音。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庆祝的日子。
  • 天仗:指皇帝的车队。
  • 禁林:皇家的禁地,专供皇帝游玩。
  • 霜威:霜的影响,形容天气的变化。
  • 水殿:水边的殿堂。
  • 苑吏:园中的侍从。
  • 饔人:厨师,负责烹饪的人。
  • 承欢:与皇帝一起欢聚。
  • 素秋砧:指秋天的敲打声,通常是指做饭时的砧板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景融,号白莲,曾任翰林学士,工于诗文。沈佺期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节日庆典,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是沈佺期在重阳节陪同皇帝游玩时所作,表达了对节日的庆祝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富饶与乐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重阳节的欢庆场面,隐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宫廷生活的感慨。开篇的“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直接引入节日的氛围,描述了在这一天,作者与皇帝一同游玩的情景。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秋天画卷:霜冻使树木变得更加苍翠,云雾飘渺,黄花和红叶交相辉映,展现了秋天的丰收与美丽。

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景色,也有宫廷的繁华。朱旗、宝马、寒果和野禽等细节描写,既突出了节日的热闹,也表现了生活的富足。结尾部分“承欢不觉暝,遥响素秋砧”,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欢聚的无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日陪天仗:重阳节这一天,陪伴着皇帝的车队。
  2. 三秋幸禁林:在这个秋天的季节,来到禁林游玩。
  3. 霜威变绿树:霜冻的威力让绿树的颜色变得深沉。
  4. 云气落青岑:云雾飘落在青色的山岑上。
  5. 水殿黄花合:水边的殿堂中,黄花正好盛开。
  6. 山亭绛叶深:山亭里,红叶的颜色显得更加深厚。
  7. 朱旗夹小径:朱红的旗帜夹在小径两旁。
  8. 宝马驻清浔:宝马在清澈的水边停驻。
  9. 苑吏收寒果:园中的侍从正在收集寒冷的果实。
  10. 饔人膳野禽:厨师们在准备野生的禽鸟作为佳肴。
  11. 承欢不觉暝:欢聚的时光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
  12. 遥响素秋砧:远处传来阵阵的秋天敲打砧石的声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水殿黄花合,山亭绛叶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宫廷生活的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节日的欢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宫廷生活的感慨,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乐观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日:象征着重阳节,代表团圆与庆祝。
  • 霜威:象征秋天的到来,带来变化与沉静。
  • 黄花、绛叶:代表自然的丰收与美丽,展现生命的多样性。
  • 朱旗、宝马:象征着宫廷的华丽与富贵,体现了皇室生活的奢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又称为: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九九重阳
    D. 春节

  2. “水殿黄花合”中的“黄花”指的是: A. 牡丹
    B. 菊花
    C. 荷花
    D. 玫瑰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欢快
    C. 哀愁
    D. 疲惫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沈佺期的《白莲花亭侍宴应制》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壮丽的山川,而沈佺期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节日的欢庆和富足的生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