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
作者: 李德载 〔宋代〕
雪儿魂在水云乡。犹忆学梅妆。玻璃枝上,体薰山麝,色带飞霜。水边竹外愁多少,不断俗人肠。如何伴我,黄昏携手,步月斜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儿(雪的精灵)在云水之乡的情景,依然回忆着学习梅花妆扮的日子。她在玻璃般的枝条上,气息如山麝般芬芳,颜色似飞霜般美丽。在水边竹子外,她不知道自己愁苦的情绪有多少,似乎无尽地折磨着平凡人的心肠。黄昏时分,希望与你携手同行,漫步在斜月照耀的小路上。
注释:
- 雪儿: 这里指代雪的精灵,象征纯洁与美丽。
- 水云乡: 比喻如水与云的梦幻般的地方。
- 学梅妆: 学习梅花的妆扮,暗示一种优雅的姿态。
- 玻璃枝: 形容树枝晶莹剔透,像玻璃一样。
- 体薰山麝: 指气息如山麝般香气扑鼻。
- 色带飞霜: 形容颜色如同飞翔的霜雪。
- 俗人肠: 指平常人的愁苦与烦恼。
典故解析:
“水云乡”可以联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理想;“梅妆”则可能源于对梅花的崇尚,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尤其在冬季盛开,体现出诗人对高雅情操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李德载,宋代词人,字希声,号铁崖,因其词作清新雅致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情,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
-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个性与情感表达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诗歌鉴赏:
《眼儿媚》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场景,诗中将雪儿的灵性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柔美而忧伤的情感。诗的开头描绘了雪儿的灵魂漂浮在水云乡,展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玻璃枝”、“体薰山麝”等意象,将自然的美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未了的情感故事。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反思自身情感的愁苦与无奈,“水边竹外愁多少,不断俗人肠”表明了内心的挣扎与对平凡生活的感慨。最后,表达了对伴侣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尤其是“黄昏携手,步月斜廊”这一句,展现了宁静而浪漫的画面,似乎是在诉说着对理想爱情的追寻。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儿魂在水云乡”:描绘雪儿的灵魂漂浮在如梦似幻的水云之地,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犹忆学梅妆”:回忆起学习梅花妆扮的经历,隐喻对优雅的追求。
- “玻璃枝上,体薰山麝,色带飞霜”: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芬芳,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嗅觉冲击。
- “水边竹外愁多少,不断俗人肠”:表达一种对人世间烦恼的思考,感叹内心的愁苦。
- “如何伴我,黄昏携手,步月斜廊”:渴望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描绘出浪漫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玻璃枝”、“飞霜”等形象比喻自然之美。
- 拟人: 把雪儿拟人化,赋予她灵魂与情感。
- 对仗: 诗中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愁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情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雪儿: 代表纯洁与美好。
- 水云乡: 象征梦幻与超脱。
- 梅妆: 体现优雅与高洁。
- 竹: 代表坚韧与清幽。
- 黄昏: 象征时间流逝与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儿魂在水云乡”指的是什么? A. 雪的精灵
B. 水的灵魂
C. 云的神秘
D. 乡土情怀 -
“玻璃枝上,体薰山麝,色带飞霜”中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的是哪个时刻的情景?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D. 午夜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爱情的渴望,但李清照的词更多体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而李德载的《眼儿媚》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人情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德载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