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次韵海棠
作者: 陈镒 〔元代〕
原文展示:
海棠花下听啼莺,无奈愁多积似城。
乱世每怜家累重,休官仅得此身轻。
年来忧事添衰病,老去看花减旧情。
便恐胭脂污泥雪,明朝风雨近清明。
白话文翻译:
在海棠花下听着黄莺的啼鸣,然而愁苦却如城墙般厚重。
在乱世中每每怜悯家庭的重担,辞官后才能轻松自在。
这些年来忧愁事不断,身体也因而衰弱,年老后看花的情感也渐渐减退。
唯恐明朝的风雨会将花瓣弄得污垢斑斑,清明时节又将来临。
注释:
- 海棠花: 一种花卉,象征美丽与脆弱。
- 啼莺: 指黄莺的鸣叫,常用以描绘春天的生机。
- 愁多积似城: 愁苦像城墙一样厚重,形容内心的忧愁。
- 乱世: 指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
- 休官: 辞去官职。
- 衰病: 身体虚弱和生病的状态。
- 胭脂: 红色的化妆品,象征美丽的事物。
- 污泥雪: 意指花瓣被污垢玷污,形成鲜艳与污浊的对比。
- 清明: 传统节日,代表春天的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镒,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著称。生平较少记载,主要作品集中在抒情和咏物方面。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元代,诗人通过海棠花的美丽与个人的忧愁相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海棠花和黄莺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诗人内心的愁苦却如城墙般厚重。四句诗层层递进,首先描绘了花下的春色,接着转入个人的愁苦,反映出在动荡的时代,个人家庭的重担让人感到无奈。诗人在辞去官职后,试图寻求一些内心的轻松,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忧愁与衰病不断累积,昔日对花的热情也逐渐减退。最后一句则以对未来的担忧收尾,暗示即使在春光明媚时节,也难以逃避生活的重压与风雨的侵袭。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春的美好转向个人的无奈,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花开花落,人生无常”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 在海棠花下,听着黄莺的歌声,描绘出春日的宁静美好。
- 第二句: 然而心中的愁苦如同城墙般厚重,形成鲜明对比。
- 第三句: 在乱世中,人们对家庭的重担感到无奈,辞去官职只求内心的轻松。
- 第四句: 年龄的增长与忧愁的增加,让原本的欣赏花朵的情感逐渐减弱。
修辞手法:
- 比喻: “愁多积似城”将愁苦比作厚重的城墙,形象生动。
- 对仗: 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 海棠花象征美好,黄莺象征生机,与诗人的愁苦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深沉而复杂。
意象分析:
- 海棠花: 美丽与脆弱的象征,代表了短暂的生命。
- 黄莺: 生机与活力的象征,提示春天的希望。
- 愁苦: 在诗中成为压迫感的体现,反映内心的挣扎。
- 风雨: 代表生活中的困扰与挑战,暗示未来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A. 桃花
B. 海棠花
C. 梅花
D. 菊花 -
诗人认为辞官后能得到什么? A. 财富
B. 自由
C. 名声
D. 权力 -
“便恐胭脂污泥雪”中的“胭脂”象征什么? A. 美丽
B. 财富
C. 权力
D. 友谊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陈镒的《次韵海棠》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而陈镒则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无奈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陈镒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海棠花的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