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侍宴杂咏诗。水》

时间: 2025-02-04 15:25:35

碧草垂低岸,东风起细波。

横汾从游宴,何谢到天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苑侍宴杂咏诗·水 徐铉 〔唐代〕 碧草垂低岸,东风起细波。 横汾从游宴,何谢到天河。

白话文翻译:

碧绿的草儿垂挂在低矮的岸边,东风吹起了细细的波纹。 在汾河边随游宴会,何须羡慕天河的壮丽。

注释:

  • 碧草:指绿色的草。
  • 垂低岸:草儿垂挂在岸边。
  • 东风:春天的风。
  • 细波:微小的波浪。
  • 横汾:横渡汾河。汾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山西省。
  • 从游宴:随同游玩宴会。
  • 何谢:何必羡慕。
  • 天河:银河,比喻遥远或高不可攀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991),字元舆,号东篱,唐代末年至宋初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南唐的宰相,后随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宋朝。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尤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北苑参加宴会时所作,通过描绘碧草、东风和细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宴会乐趣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不必羡慕天河的豁达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河边的景象,通过“碧草垂低岸,东风起细波”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诗中的“横汾从游宴”表达了作者在汾河边随游宴会的愉悦心情,而“何谢到天河”则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与超然,认为眼前的景色和宴会的乐趣已足够美好,无需羡慕遥不可及的天河。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清新,体现了徐铉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草垂低岸”:描绘了春天河岸边的景象,碧绿的草儿垂挂在低矮的岸边,形象生动。
  • “东风起细波”:东风吹过,河面上泛起细细的波纹,增添了动感。
  • “横汾从游宴”:作者在汾河边随同游玩宴会,享受着自然的乐趣和宴会的欢愉。
  • “何谢到天河”:表达了作者的豁达情怀,认为眼前的景色和宴会的乐趣已足够美好,无需羡慕遥远的天河。

修辞手法:

  • 拟人:“碧草垂低岸”中的“垂”字赋予了碧草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比喻:“何谢到天河”中的“天河”比喻为遥远或高不可攀的地方,增强了表达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河边的景象和宴会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满足,体现了豁达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草: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活力。
  • 东风:春天的风,带来温暖与新生。
  • 细波:河面上的微小波浪,增添了动感与美感。
  • 天河:银河,象征遥远与高不可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碧草”指的是什么? A. 蓝色的草 B. 绿色的草 C. 黄色的草 D. 红色的草

  2. “东风起细波”中的“东风”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风 B. 冬天的风 C. 春天的风 D. 夏天的风

  3. 诗中的“横汾”指的是什么? A. 横渡长江 B. 横渡黄河 C. 横渡汾河 D. 横渡淮河

  4. “何谢到天河”中的“天河”比喻为什么? A. 遥远的地方 B. 高不可攀的地方 C. 美丽的地方 D. 神秘的地方

答案:

  1. B
  2. C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铉的其他诗作,如《送王四十五归东都》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其他唐代诗人的写景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可以进行风格对比。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徐铉的这首诗都是写景抒情,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内心的抒发,而徐铉的诗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生活的享受。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徐铉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