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鹰猎兔画
和凝 〔唐代〕
虽是丹青物,沈吟亦可伤。
君夸鹰眼疾,我悯兔心忙。
岂动骚人兴,惟增猎客狂。
鲛绡百馀尺,争及制衣裳。
白话文翻译:
这幅画虽然只是丹青描绘的物品,但我看着它也会感到伤感。你夸赞鹰的眼光敏锐,而我却为兔子的心情而忧虑。这样的画作岂能激发骚人的兴趣,反而只是增加了猎人的狂热。即使是那百余尺的鲛绡,也无法与制作衣裳的精美相比。
注释:
- 丹青物:指用颜料绘制的画作。
- 沈吟:指沉思、吟咏,形容心中的感慨。
- 君夸:你赞美,指对方在夸赞。
- 鹰眼疾:形容鹰的眼光敏锐,捕猎技巧高超。
- 兔心忙:兔子由于被猎捕而心中惶恐、忙乱。
- 骚人:指文人雅士,通常指爱好诗词的人。
- 猎客:猎人或喜欢狩猎的人。
- 鲛绡:一种精美的绸缎,常用于制作衣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和凝,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其诗风清新、情感细腻,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题鹰猎兔画》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诗人通过对猎鹰与兔子的描绘,反映出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自身对狩猎的忧虑与对生命脆弱的同情。
诗歌鉴赏:
《题鹰猎兔画》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述一幅捕猎场景,引发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画面中,猎鹰代表着力量与技巧,而兔子则是脆弱与无助的象征。诗人在欣赏这幅画时,产生了复杂的情感,不仅看到猎鹰的锐利,也为兔子的命运感到怜惜。这种反差加深了诗的内涵。
诗中提到“岂动骚人兴,惟增猎客狂”,表现了诗人对于猎人狂热追逐的批判,暗示着对生命的漠视。与此同时,最后两句“鲛绡百馀尺,争及制衣裳”则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强调即使是美丽的物品也无法与生命的价值相提并论。
整首诗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传递出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以及对狩猎行为的反思。和凝在这幅画前的不仅是对艺术的欣赏,更是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唐代诗人对人性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虽是丹青物:这幅画虽然是由颜料绘制而成。
- 沈吟亦可伤:我看着这幅画,心中也感到伤感。
- 君夸鹰眼疾:你在赞美鹰的眼光敏锐。
- 我悯兔心忙:我却为兔子心中惶恐而感到忧虑。
- 岂动骚人兴:这样的画作难以激起文人的雅兴。
- 惟增猎客狂:反而只是激起猎人的狂热。
- 鲛绡百馀尺:即使是那百余尺的鲛绡。
- 争及制衣裳:也无法与制作衣服的精美相比。
修辞手法:
- 对比:鹰与兔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与情感反差。
- 拟人:兔子的心情被描述为“忙”,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 夸张:通过“鲛绡百馀尺”夸大了绸缎的美丽,强调生命的无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鹰与兔的描绘,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价值,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狩猎行为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切同情。
意象分析:
- 鹰:象征力量与捕猎技巧,代表自然界的残酷。
- 兔:象征脆弱与无助,体现生命的脆弱性。
- 鲛绡:象征人类创造的美好事物,反映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青”指的是什么?
- A. 诗歌
- B. 颜料绘制的画作
- C. 音乐
-
诗人对兔子的感情是?
- A. 无所谓
- B. 同情
- C. 赞美
-
诗中所说的“惟增猎客狂”意指什么?
- A. 增加文人的兴趣
- B. 激发猎人的狂热
- C. 让大家都感到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鹿柴》 王维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使用了对比手法。
- 《鹿柴》:通过静谧的自然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和凝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