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洞中仙 虢县渭南*里》

时间: 2025-01-23 16:29:21

此地风光胜。

人物俱相应。

水竹深藏数十家,户户知天命。

我爱清虚景,策杖寻幽径。

每日巡村转一遭,信步闲吟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鹤洞中仙
虢县渭南*里
作者:丘处机 〔元代〕

此地风光胜。
人物俱相应。
水竹深藏数十家,
户户知天命。
我爱清虚景,
策杖寻幽径。
每日巡村转一遭,
信步闲吟咏。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的风光非常优美,
这里的人们也都很合适。
水竹深处藏着数十户人家,
每一户都明白自己的命运。
我爱这清幽的风景,
手持拐杖寻找幽静的小路。
每天我都在村中走一圈,
随意吟诵着诗歌。

注释:

  • 此地风光胜:此地的风光非常美丽。
  • 人物俱相应:这里的人都与大自然相和谐。
  • 水竹:指生长在水边的竹子,象征着清幽。
  • 数十家:形容村庄的人家不多,生态环境优美。
  • 户户知天命:每户人家都懂得自己命运的安排,隐含对命运的顺应与理解。
  • 清虚景:指的是清新而虚幻的景色。
  • 策杖寻幽径:手持拐杖在幽静的小路上闲逛。
  • 信步闲吟咏:随意地走动,随意地吟唱。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知天命”可以理解为对个人命运的顺应,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接受,符合道教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希夷,号长风,元代著名道士、诗人、道教思想家,倡导道教的自然哲学。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修身养性为主题,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丘处机在某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可能是在他修道或游历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鹤洞中仙》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环境,水竹环绕、家家户户,似乎都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首句“此地风光胜”即直入主题,强调了环境的优美,随后“人物俱相应”则引出人与环境的关系,暗示着这里的人们生活得自在而知足。“水竹深藏数十家”展现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淳朴,同时也暗含了自然的隐秘与深邃。作者通过“户户知天命”传达了对命运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接受与顺应的智慧。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丘处机表达了他对清幽风景的喜爱,手持拐杖探索幽静的小路,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每日巡村转一遭,信步闲吟咏”更是将他悠闲的生活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感受到他在自然中沉浸的快乐。这种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哲学思考,正是道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地风光胜”:揭示了此地的绝美风光。
    • “人物俱相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水竹深藏数十家”:描绘了隐秘而宁静的村庄。
    • “户户知天命”:每户人家都理解自己的命运。
    • “我爱清虚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策杖寻幽径”:手持拐杖寻找幽静的小道,体现了闲适态度。
    • “每日巡村转一遭”:日常生活的闲适。
    • “信步闲吟咏”:随意吟唱的自在。
  • 修辞手法

    •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与人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崇尚自然、享受生活,反映了道教哲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 风光: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水竹:代表自然中的生机与灵动。
  • 幽径: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丘处机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水竹”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清幽
    • C. 热闹
    • D. 悲伤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悠闲
    • C. 对战争的反思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自然的哲思相似。
  • 《山中杂诗》(王维):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和谐美好。

诗词对比: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强调离别的情感。
  • 《早春呈水部张十侍御》(韩愈):描绘春天的生机,与丘处机的清幽境界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 《道教与自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