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来往如梦偈
作者: 本净 〔唐代〕
视生如在梦,梦里实是闹。
忽觉万事休,还同睡时悟。
智者会悟梦,迷人信梦闹。
会梦无两般,一悟无别悟。
富贵与贫贱,更亦无别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如同一场梦,现实中的纷扰就像梦中一样喧闹。当人们忽然觉悟时,万事万物都似乎已无所谓,仿佛是在沉睡中领悟到了一些道理。智者能够洞察梦境的真相,而迷失的人却仍然沉浸在梦中的喧嚣里。领悟梦境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觉悟之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别。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不同的道路可言。
注释:
- 视生:看待生命。
- 梦里实是闹:梦中实际上是喧闹的。
- 忽觉:突然意识到。
- 万事休:万事皆了,什么都不再重要。
- 智者:聪明的人。
- 迷人:迷惑的人。
- 会梦:理解梦的本质。
- 富贵与贫贱:指生活的两种极端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净,唐代僧人,擅长诗歌,作品往往探讨人生哲理与佛理,风格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时期。佛教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诗人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真实本质的理解。
诗歌鉴赏:
《来往如梦偈》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生命的虚幻与觉悟的意义。诗中通过“梦”的意象,传达出人生的无常与纷扰。诗人用“视生如在梦”开篇,直接引入主题,强调人生如梦,世事纷扰如同梦境中的喧闹。接下来的“忽觉万事休”,则表达了一种顿悟的状态,揭示出当人们意识到生命的本质时,所有的追求与执念都显得微不足道。
诗中提到的“智者会悟梦,迷人信梦闹”,深刻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迷失自我的现象。智者能超脱于梦的表象,领悟其中的真理,而迷惑的人则沉浸在梦境的喧嚣中,无法自拔。诗的最后两句“富贵与贫贱,更亦无别道”,进一步强调了无论外在的生活条件如何变化,内心的觉悟与领悟是更为重要的,真正的道路并没有因外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这首诗不仅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也是一种哲学上的启示,提醒人们在纷乱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觉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视生如在梦:把生命看作是一场梦,暗示人生的虚幻。
- 梦里实是闹:梦中表象喧闹,反映现实生活的动荡与嘈杂。
- 忽觉万事休:突然意识到万事都无所谓,反映出对生命的释然。
- 还同睡时悟:在沉睡中也能悟到道理,强调内心的觉醒。
- 智者会悟梦:聪明的人能够理解梦的真相。
- 迷人信梦闹:迷失的人却仍然相信梦中的喧闹。
- 会梦无两般:领悟梦境没有太多不同。
- 一悟无别悟:一旦觉悟,便没有其他的觉悟。
- 富贵与贫贱:强调外在的富贵和贫贱实则没有本质差异。
- 更亦无别道:真正的道路在于内心的觉悟,而非外在的条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反复提及“梦”,强调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虚幻与真实,强调内心的觉悟超越外在的物质条件。无论富贵与贫贱,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生命本质的认知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 智者:象征着觉悟与智慧。
- 迷人:象征着沉迷与无知。
- 富贵/贫贱:象征着物质世界的对立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人生如梦
- C. 追求财富
- D. 自我反省
-
“智者会悟梦,迷人信梦闹”中“智者”和“迷人”分别代表什么?
- A. 聪明人和愚蠢人
- B. 觉悟者和沉迷者
- C. 富人和穷人
- D. 男性和女性
-
诗中提到的“富贵与贫贱”有何意义?
- A. 物质的追求
- B. 生活的对比
- C. 生活条件的无常
- D. 社会地位的差异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相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本净的《来往如梦偈》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的诗中强调享乐与把握当下,而本净则关注于内心的觉悟与哲理的理解,这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佛教哲学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