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舍求田计未成,一蓑锄月每含情。
春山树暖莺相觅,晓陇雨晴人独耕。
白话文翻译:
我正为租住和耕田的事情而烦恼,穿着蓑衣在月光下耕作,心中情意满满。春天的山上温暖,黄莺在树间相互寻找,清晨的田野雨后天晴,我一个人孤独地耕作。
注释:
- 问舍:询问房舍的事情。
- 求田:寻求耕种的土地。
- 蓑:蓑衣,古代农民用来遮雨的衣物。
- 锄月:在月光下耕作,隐喻宁静的劳动。
- 春山树暖:春天的山上树木温暖生长。
- 莺相觅:黄莺在春天嬉戏、觅食。
- 晓陇:清晨的田埂,指农田。
- 雨晴:雨后天晴的天气。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直接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农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唐宋时期,农耕是社会的基础,诗人通过描绘农作的场景,表达对自然和劳动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作品多描写田园风光,反映农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辛,因此方岳以诗歌表达对农村生活的思考和情感,体现了对自然与劳动的热爱。
诗歌鉴赏:
《农谣》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月光下耕作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土地的依恋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开头两句“问舍求田计未成,一蓑锄月每含情”揭示了诗人的困境与内心的情感。尽管面临未能实现的梦想,诗人依然在月色下坚守自己的耕作,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接下来的“春山树暖莺相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展现了大自然的温暖与活力。最后一句“晓陇雨晴人独耕”则将诗人孤独的耕作与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热爱和对未来希望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诗人的困境与内心情感,尽管求田的计划未能实现,但他依然在月光下耕作,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态度。
- 第二联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温暖的春山与黄莺的相互追逐,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第三联通过清晨雨后的田野,展现了诗人的孤独耕作,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坚持。
-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下的耕作比喻着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
- 拟人:春山与黄莺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农民的艰辛与坚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蓑衣:象征着农民的劳动与艰辛。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思索。
- 春山:象征生机与希望。
- 黄莺:象征生命与快乐。
- 雨晴:象征着生活的变化与希望的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蓑衣”主要用来做什么?
- A. 遮阳
- B. 遮雨
- C. 装饰
- D. 保暖
-
诗人“晓陇雨晴”的情景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田野的繁荣
- B. 孤独的劳动
- C. 春天的气息
- D. 大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二者在主题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方岳的作品更加强调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田园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