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每见清谈胜,豁然人意开。
书如秋蚓结,才拥蜀江来。
雪尽春生柳,沙晴路有梅。
柴门常寂寞,相过定无猜。
白话文翻译:
每次与人清谈,总是乐趣无穷,让人的心灵豁然开朗。
书籍就像秋天的蚯蚓一样,慢慢地积累而成,才华如同蜀江的水般奔涌而来。
雪融化后春天来临,柳树发芽;沙滩晴朗的路旁,梅花盛开。
我的柴门常常显得寂寞,彼此相逢时没有猜疑。
注释:
- 清谈:指的是轻松愉快的交谈或讨论。
- 豁然:形容心境开阔,恍若顿悟。
- 秋蚓:比喻书籍或文字的积累过程,秋天的蚯蚓缓慢而稳重。
- 才拥蜀江来:指才华如蜀江的水一般奔流而来,蜀江是著名的水流,象征着丰富的才华。
- 柴门:指农村的门,象征着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
- 无猜:彼此之间没有猜忌,表示信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诜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元代社会的变革时期。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真挚感受。刘诜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期。刘诜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友情和心灵交流的向往,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淡泊。
诗歌鉴赏:
《和邵有初遣怀》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诗篇。诗中通过清谈、书籍、春柳、梅花等意象,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娓娓道来。首联开篇即点明主题,“每见清谈胜,豁然人意开”,强调了与知己相聚时的欢愉和心灵的契合。这种清谈不仅是交流思想的方式,更是心灵深处的共鸣。
接下来的两句,“书如秋蚓结,才拥蜀江来”,则将诗人的才华与书籍的积累相联系,暗示出才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这里的“秋蚓”意象既生动又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下联“雪尽春生柳,沙晴路有梅”则描绘了自然的变化,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柳树的发芽和梅花的盛开,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后一句“柴门常寂寞,相过定无猜”,则是对隐居生活的反思,虽然柴门寂寞,但与朋友的相逢却是纯粹无猜的友谊。这种情感的真挚与自然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每见清谈胜:每次与人交谈,都是一种乐趣。
- 豁然人意开:让人的心灵豁然开朗。
- 书如秋蚓结:书籍的积累像秋天的蚯蚓一样,缓慢而扎实。
- 才拥蜀江来:才华如同蜀江的水一般奔涌而来。
- 雪尽春生柳:雪融化之后春天来临,柳树开始发芽。
- 沙晴路有梅:晴朗的沙滩路旁,梅花绽放。
- 柴门常寂寞:我的柴门常显得寂寞。
- 相过定无猜:彼此相逢时没有猜疑。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书如秋蚓结”比喻书籍的积累过程。
- 拟人:通过“豁然人意开”赋予了人的心灵以生命。
- 对仗:首联与颈联、尾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谈和友情的珍视,强调了知识的积累与自然的变化,以及在隐居生活中对内心宁静和真挚情谊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清谈:象征着智慧的交流和心灵的契合。
- 书: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积累。
- 春柳和梅: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到来。
- 柴门: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谈”指的是什么?
- A. 吵闹的争论
- B. 轻松的交谈
- C. 沉默的对视
-
“书如秋蚓结”这句诗的意思是?
- A. 书籍很难读懂
- B. 书籍的积累是缓慢的
- C. 书籍如同秋天的气候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朋友的怀疑
- B. 对友谊的珍视和信任
- C. 对生活的绝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对比刘诜的《和邵有初遣怀》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刘诜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赋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