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十九日追还学士院回舟入都作二首》

时间: 2025-04-29 01:39:46

得麾初出守,趋召遽言旋。

露藿元倾日,秋槎却上天。

丹涂容蹇步,星弁许华颠。

再奏皆闻罢,惭妨此路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季秋十九日追还学士院回舟入都作二首

得麾初出守,趋召遽言旋。 露藿元倾日,秋槎却上天。 丹涂容蹇步,星弁许华颠。 再奏皆闻罢,惭妨此路贤。

白话文翻译

我刚得到任命初次出任守职,突然被召回归。 露水中的藿草原本向日倾斜,秋天的木筏却能飞上天。 红色的道路容许我蹒跚的步伐,星冠允许我华丽的头顶。 再次上奏都被听闻并停止,感到惭愧妨碍了这条路上的贤人。

注释

  • 得麾初出守:指作者初次得到任命出任守职。
  • 趋召遽言旋:突然被召回归。
  • 露藿元倾日:露水中的藿草原本向日倾斜。
  • 秋槎却上天:秋天的木筏却能飞上天,比喻意外的升迁。
  • 丹涂容蹇步:红色的道路容许我蹒跚的步伐。
  • 星弁许华颠:星冠允许我华丽的头顶。
  • 再奏皆闻罢:再次上奏都被听闻并停止。
  • 惭妨此路贤:感到惭愧妨碍了这条路上的贤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季秋十九日被召回学士院,从外地返回都城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突然被召回的意外和对自己可能妨碍了其他贤人的惭愧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仕途变化的感慨和对可能妨碍他人的自责。首句“得麾初出守,趋召遽言旋”直接点明了作者的仕途变动,从初次出任守职到突然被召回。接下来的“露藿元倾日,秋槎却上天”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比喻自己意外的升迁。后两句“丹涂容蹇步,星弁许华颠”则进一步以道路和星冠为喻,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的蹒跚和华丽。最后两句“再奏皆闻罢,惭妨此路贤”则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可能妨碍了他人的深深自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得麾初出守:初次得到任命出任守职。
  2. 趋召遽言旋:突然被召回归。
  3. 露藿元倾日:露水中的藿草原本向日倾斜,比喻原本的常态。
  4. 秋槎却上天:秋天的木筏却能飞上天,比喻意外的升迁。
  5. 丹涂容蹇步:红色的道路容许我蹒跚的步伐。
  6. 星弁许华颠:星冠允许我华丽的头顶。
  7. 再奏皆闻罢:再次上奏都被听闻并停止。
  8. 惭妨此路贤:感到惭愧妨碍了这条路上的贤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露藿元倾日,秋槎却上天”中的“秋槎却上天”比喻意外的升迁。
  • 对仗:如“丹涂容蹇步,星弁许华颠”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作者对自己仕途变化的感慨和对可能妨碍他人的自责。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藿:露水中的藿草,比喻原本的常态。
  • 秋槎:秋天的木筏,比喻意外的升迁。
  • 丹涂:红色的道路,比喻仕途。
  • 星弁:星冠,比喻高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槎却上天”比喻什么? A. 意外的升迁 B. 秋天的景色 C. 木筏的功能 D. 道路的艰难

  2. 诗中“惭妨此路贤”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自责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庠的《秋日》:同样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变化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变化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宋祁的文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