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娘儿·橘绿与澄黄》

时间: 2025-01-11 08:37:35

橘绿与澄黄。

今小春、已过重阳。

晚来一霎霏微雨,单衣渐觉,西风冷也,无限情伤。

孤馆最凄凉。

天色儿、苦恁凄惶。

离愁一枕灯残後,睡来不是,行行坐坐,月在迥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似娘儿·橘绿与澄黄
作者:赵长卿 〔宋代〕

橘绿与澄黄。今小春已过重阳。
晚来一霎霏微雨,单衣渐觉,西风冷也,无限情伤。
孤馆最凄凉。天色儿苦恁凄惶。
离愁一枕灯残后,睡来不是,行行坐坐,月在迥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橘子绿叶与黄色的果实映衬着时节的变迁。如今小春已过,重阳节也已来临。傍晚时分,天空飘来细雨,单薄的衣物让我感到渐渐寒冷,西风袭来,心中满是无尽的伤感。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最是凄凉。天色阴沉,心中充满了惆怅。离愁满怀,灯光微弱,睡醒时发现梦境不再,辗转坐立,月光照在孤寂的廊道上。

注释:

  • 橘绿与澄黄:指橘子树的绿叶与成熟果实的黄色,象征秋天的丰收。
  • 小春:指农历的二三月,通常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象征着秋季的成熟与收获。
  • 霏微雨:形容细雨如雾,轻柔而细腻。
  • 灯残:指灯光微弱,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典故解析:

  • 重阳: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诗中提及重阳,暗示了秋天的来临以及生命的无常。
  • 孤馆:古代文人常常在幽静的环境中吟咏,孤馆即是孤独的居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常融入细腻的观察与深沉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橘子的颜色变化和秋天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愁的深切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橘绿与澄黄的鲜明对比开篇,巧妙地引入了季节的转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冬交替时节的自然景象。诗中“今小春已过重阳”一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随着天气转凉,诗人的情感愈加沉重,细雨飘洒与西风袭来,皆渗透着心中的失落与孤独。

“孤馆最凄凉”一句,营造了极为凄凉的氛围,诗人独自一人,愈显得孤寂无助。接下来的“离愁一枕灯残后”,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离愁如影随形,无法摆脱。整首词在意象上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与孤独的感慨,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橘绿与澄黄:自然景色的描写,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变化。
    • 今小春已过重阳:时光的流逝,春天已去,重阳已至。
    • 晚来一霎霏微雨:傍晚细雨的描绘,增加了凄凉的氛围。
    • 单衣渐觉,西风冷也,无限情伤:寒冷的感觉与内心的伤感交织在一起。
    • 孤馆最凄凉:孤独的环境加重了情感的沉重。
    • 天色儿苦恁凄惶:描绘了阴沉的天色,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离愁一枕灯残后,睡来不是:离愁在灯光下显得尤为深刻。
    • 行行坐坐,月在迥廊:流露出辗转反侧的孤独与无奈。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强表现力。
    • 拟人:天色的描绘中,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词句中的对称美,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3.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孤独与离愁的深刻体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橘子:象征丰收与成熟,暗示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 细雨:代表着孤独与忧伤,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孤馆:象征着孤独的生活状态,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灯光:暗示着希望与失落,微弱的灯光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在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孤馆最凄凉”中的“孤馆”指的是什么?
    A. 热闹的酒馆
    B. 安静的居所
    C. 繁华的市集
    D. 美丽的花园

  3.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欢乐
    B. 悲伤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月下独酌》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比较赵长卿的《似娘儿·橘绿与澄黄》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描绘了秋冬季节的情感变化,但赵长卿更侧重于孤独与离愁,而李清照则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不同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赵长卿传记及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