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凝红湿翠媚春江,残月幽香度晓窗。正恐枝头珠作颗,冷惊宿蝶去双双。
白话文翻译:
春江上,红花和翠绿的叶子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湿润的花瓣散发出幽香。清晨的窗外,残留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入。正担心树枝上挂着的露珠会变成一颗颗的泪珠,突然惊动了停在花间的双双蝴蝶,纷纷离去。
注释:
- 凝红:凝聚的红色,指花朵的颜色。
- 湿翠:湿润的绿色,指叶子的颜色。
- 媚:美丽,妩媚。
- 幽香:细腻而清淡的香气。
- 度:穿过,经过。
- 晓窗:清晨的窗户。
- 正恐:正担心。
- 枝头:树枝的顶端。
- 珠作颗:露珠像颗粒一样挂在树枝上。
- 冷惊:突然受到惊吓。
- 宿蝶:停留在花上的蝴蝶。
典故解析:
- 春江: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残月: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回忆。
- 蝴蝶:常被视为爱情和美丽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子亨,号愚山,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以词著称,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与景物描写。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花露的清晨情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即逝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小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江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开头两句“凝红湿翠媚春江”,通过色彩的对比,渲染出春江的生机与活力,展示了春天的妩媚。而“残月幽香度晓窗”则引入了清晨的意境,月光映照下的窗口透出一丝宁静与幽雅,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晨曦。接下来的两句“正恐枝头珠作颗,冷惊宿蝶去双双”则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安,露珠的存在似乎预示着春天的短暂与易逝,蝴蝶的惊飞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把握。整体来看,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对生命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伤,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凝红湿翠媚春江:描绘春江的鲜花与绿叶,展现出春天的美好气息。
- 残月幽香度晓窗:清晨的月光透过窗户,带来花香,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正恐枝头珠作颗:表达对露珠的担忧,隐喻着时间的流逝。
- 冷惊宿蝶去双双:蝴蝶被惊扰而飞走,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修辞手法:
- 比喻:露珠被比作颗粒,形象生动。
- 拟人:蝴蝶“去双双”,赋予其生命与情感。
- 对仗:前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欣赏与对短暂生命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江: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花露:象征青春与美丽。
- 蝴蝶:常与爱情、自由、轻盈的生活相关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凝红湿翠”描绘了什么?
- A. 春天的花与叶
- B. 秋天的落叶
- C. 冬天的雪花
-
“冷惊宿蝶”中的“宿蝶”指的是什么?
- A. 过去的回忆
- B. 停留在花上的蝴蝶
- C. 一种饮品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史浩《分题得花露双字韵》: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意象,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史浩则更多地表现对春色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