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崔儿》

时间: 2025-01-11 08:09:23

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

岂料汝先为异物,

常忧吾不见成人。

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崔儿
白居易

掌珠一颗儿三岁,
鬓雪千茎父六旬。
岂料汝先为异物,
常忧吾不见成人。
悲肠自断非因剑,
啼眼加昏不是尘。
怀抱又空天默默,
依前重作邓攸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父亲对白居易去世的幼子崔儿的深切怀念和悲痛。诗中提到,掌珠一般的儿子才三岁,而父亲已经六十多岁。没想到孩子却比父亲先离世,父亲常常忧心无法看到孩子长大成人。伤心的心肠不是因为剑刃的伤害,泪眼模糊不是因为尘埃的影响。怀抱空空如也,天上无声,依然希望能够重温那亲密的日子。

注释:

  • 掌珠:形容孩子的可爱和娇小。
  • 鬓雪:形容父亲的白发,表示年老。
  • 异物:指孩子的早逝。
  • 悲肠自断:形容因悲痛而心如刀割。
  • 邓攸:古代著名的亲子关系,指代父子情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和情感真挚的诗歌而闻名。白居易的诗风平易近人,关注民生,常以个人情感为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的幼子崔儿去世之际,表达了父亲作为长辈的深切悲痛与无奈。它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丧子之痛后的内心挣扎与哀伤。

诗歌鉴赏:

《哭崔儿》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哀悼诗,诗中通过对幼子崔儿的回忆,展现了白居易作为父亲的深切悲痛。诗的开篇通过“掌珠一颗儿三岁”描绘了孩子的无辜与脆弱,生动地突显了孩子的年幼和父亲的年长,形成鲜明对比。“鬓雪千茎父六旬”则通过父亲白发皤皤,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岂料汝先为异物”,展现了父亲的意外和无奈,孩子的早逝让父亲的心灵感到巨大的撕裂。

诗中后半部分表现出父亲的无助与绝望,“悲肠自断非因剑”说明伤痛的来源不是外在的攻击,而是内心深处的悲伤。“啼眼加昏不是尘”则描绘了因悲伤而模糊的眼泪,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痛苦和失落。而最后两句“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则是对逝去亲情的无尽追念,寄托着对亲子关系的向往与依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细腻,构建了一个悲伤而温馨的亲情场景,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亲情的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掌珠一颗儿三岁”:孩子如掌中明珠,年幼可爱。
    • “鬓雪千茎父六旬”:父亲已年迈,白发如雪,暗示着生命的轮回。
    • “岂料汝先为异物”:没想到孩子早早离世,令人痛心。
    • “常忧吾不见成人”:忧虑未能见到孩子长大成人。
    • “悲肠自断非因剑”:内心的悲痛并非外力所致,而是自然的悲哀。
    • “啼眼加昏不是尘”:泪眼朦胧,非因外物,而是内心的悲痛。
    • “怀抱又空天默默”:怀抱空空,孤独无声。
    • “依前重作邓攸身”:希望重温父子关系,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孩子比作“掌珠”,突出了孩子的可爱。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悲痛拟人化,使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父亲的视角深刻描绘了失去儿子的痛苦,反映了亲情的珍贵与生命的脆弱,主题围绕着爱与失落,悲痛与希望。

意象分析:

  • 掌珠:象征着珍贵的生命。
  • 鬓雪:象征着父亲的沧桑与时间的流逝。
  • 异物:象征着突如其来的死亡与分离。
  • 邓攸:象征着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哭崔儿》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爱情
    • B. 亲情的失落
    • C. 友谊
  2. “掌珠一颗儿三岁”中“掌珠”指代什么?

    • A. 一颗珍珠
    • B. 孩子的珍贵
    • C. 珍贵的记忆
  3. 诗中提到的“鬓雪”是指什么?

    • A. 白发
    • B. 雪花
    • C. 冰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侧重于兄弟情深。白居易的《哭崔儿》则更侧重于失去儿子的痛苦,情感更为细腻和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