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二首(后首一题作山斋秋晚)》

时间: 2025-01-11 02:47:15

桂树绿层层,风微烟露凝。

檐楹衔落月,帏幌映残灯。

蕲簟曙香冷,越瓶秋水澄。

心闲即无事,何异住山僧。

残月皓烟露,掩门深竹斋。

水虫鸣曲槛,山鸟下空阶。

清镜晓看发,素琴秋寄怀。

因知北窗客,日与世情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起二首(后首一题作山斋秋晚)
作者:许浑 〔唐代〕

桂树绿层层,风微烟露凝。
檐楹衔落月,帏幌映残灯。
蕲簟曙香冷,越瓶秋水澄。
心闲即无事,何异住山僧。

残月皓烟露,掩门深竹斋。
水虫鸣曲槛,山鸟下空阶。
清镜晓看发,素琴秋寄怀。
因知北窗客,日与世情乖。

白话文翻译

晨起二首
一首:
桂树郁郁葱葱,微风中烟雾与露水凝结。
屋檐与横梁衔接着落下的明月,帷幕映照着残留的灯光。
蕲州的竹席在晨曦中散发着清冷的香气,越地的瓶中秋水清澈明亮。
心中闲适便无所事,何尝不是住在山中的僧人?

二首:
残月皎洁,烟雾与露水交融,门深锁在竹林的书斋中。
水虫在阳台上鸣叫,山鸟在空阶上飞落。
晨镜前我看着自己的秀发,素琴旁我的思念寄托于秋天。
因此知道北窗前的客人,日复一日与世间情感相乖离。

注释

  • 桂树:一种常见的香树,象征吉祥和美好。
  • 蕲簟:蕲州出产的竹席,古人常用以铺床。
  • 越瓶:越地所产的瓷器,常用来盛水或花。
  • 心闲:指内心平静、安闲。
  • 竹斋:用竹子搭建的书房,显得清幽雅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云,号逸少,唐代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作品多流露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潮。诗中表现了作者在清晨的宁静与惬意,反映出他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晨起二首》通过清晨的静谧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对世俗的超然。第一首诗以桂树、月光、灯火的描写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人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细节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诗中通过“心闲即无事”表达了对无为而治的追求,展示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第二首诗则转向了深深的竹斋,夜色和晨曦交替,水虫与山鸟的鸣叫生动地传达了自然的音韵。诗人在清晨照镜,思索着人生的意义,借助“素琴秋寄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结合。最后一句“日与世情乖”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疏离,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树绿层层:描绘了晨光中的桂树,色彩鲜明,生机勃勃。
  • 风微烟露凝:微风轻拂,烟雾和露水凝聚,营造出清新氛围。
  • 檐楹衔落月:屋檐与横梁之间藏着明亮的月光。
  • 帏幌映残灯:帷幕映照着尚未熄灭的灯光,象征着夜的余韵。
  • 心闲即无事:心境悠闲,便没有杂事干扰,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残月皓烟露”,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
  • 对仗:如“水虫鸣曲槛,山鸟下空阶”,形成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展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树:象征美好与吉祥。
  • 残月:代表过去的遗留与淡淡的惆怅。
  • 竹斋: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闲即无事”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
    B. 超然
    C. 忧愁

  2. “水虫鸣曲槛”中“曲槛”指的是什么? A. 门口
    B. 阳台
    C. 楼梯

  3. 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焦虑
    B. 宁静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山居秋暝》
  2.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的情境,但更强调山水之美。
  • 孟浩然《春晓》:表现了清晨的生机,意象更为明亮,与许浑的清幽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文学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