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

时间: 2025-01-11 08:06:26

一榼扶头酒,泓澄泻玉壶。

十分蘸甲酌,潋艳满银盂。

捧出光华动,尝看气味殊。

手中稀琥珀,舌上冷醍醐。

瓶里有时尽,江边无处沽。

不知崔太守,更有寄来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
一榼扶头酒,泓澄泻玉壶。
十分蘸甲酌,潋艳满银盂。
捧出光华动,尝看气味殊。
手中稀琥珀,舌上冷醍醐。
瓶里有时尽,江边无处沽。
不知崔太守,更有寄来无。

白话文翻译:

我在清晨饮用湖州的美酒,想要寄给崔使君。
一壶酒轻轻扶起,酒液如同玉壶倾泻而出。
酒杯中满是浓郁的香气,映照着银色的酒盂,光彩夺目。
捧起酒杯,光华四射,细细品味着它独特的风味。
手中这酒如稀有的琥珀,舌尖却感到如同冰凉的醍醐。
酒瓶中的酒总有喝完的时候,江边却无处再去购买。
不知道崔太守你是否也寄来了酒呢?

注释:

  • 榼(qiè):古代酒器,指一种盛酒的器具。
  • 扶头酒:指一壶酒,形容酒的杯子轻轻扶起。
  • 泓(hóng):形容酒液清澈明亮。
  • 潋艳:形容酒光鲜艳动人。
  • 醍醐(tíhú):指一种细腻的乳制品,这里比喻酒的清冷滑润。
  • 瓶里有时尽:意指酒总有喝完的时候。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崔太守”指的是崔珏,他是唐代的一位官员,诗人通过酒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问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注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在湖州任职期间,他与崔太守的友谊深厚,诗中通过酒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唐代,酒不仅是饮品,也是文人聚会、交友的重要媒介。

诗歌鉴赏:

《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湖州美酒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早饮湖州酒”引入,直接表达了时空的背景——清晨,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意象,如“玉壶”、“银盂”等,生动地刻画了酒的色泽和光彩。同时,诗人对酒的品味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字里行间透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不仅仅是对酒的赞美,更通过酒寄托了对崔太守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更有寄来无”,则是对友人关心的期盼,既增加了情感的深度,也让整首诗在轻快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的转折恰到好处,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细腻与温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榼扶头酒,泓澄泻玉壶。”:开篇便用“扶头酒”引起读者的注意,接着描绘酒液如同玉壶般泻出,生动形象。
  2. “十分蘸甲酌,潋艳满银盂。”:细致描写酒的香气与色泽,表现出酒的美丽与珍贵。
  3. “捧出光华动,尝看气味殊。”:捧起酒杯,透出光华,品味其独特的风味,体现了对饮酒情景的专注与享受。
  4. “手中稀琥珀,舌上冷醍醐。”:用“稀琥珀”比喻酒的颜色,冷醍醐则形容酒的口感,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5. “瓶里有时尽,江边无处沽。”:暗示美酒会喝完,江边却无处再买,隐喻人生的无常。
  6. “不知崔太守,更有寄来无。”:结尾表达对崔太守的思念和期待,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手中稀琥珀”,将酒比喻为稀世珍宝,增强了酒的珍贵感。
  • 拟人:通过“光华动”来形容酒的光彩,赋予了酒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酒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友情、温暖与生活的乐趣。
  • 玉壶、银盂:代表高雅和珍贵,突显了饮酒的环境与氛围。
  • 琥珀:象征稀有与美好,暗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泓澄泻玉壶”的意思是? A. 酒清澈如水
    B. 酒如同玉壶倾泻
    C. 酒的颜色鲜艳
    答案:B

  2. “不知崔太守,更有寄来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酒的惋惜
    B. 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
    C. 对生活的不满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稀琥珀”是用来形容什么? A. 酒的颜色
    B. 酒的味道
    C. 酒的香气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这两首诗同样以酒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李白的酒诗对比:
    • 白居易的酒诗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生活细节为主,强调友情的温暖。
    • 李白的酒诗则多表现豪情壮志,强调个体的自由与洒脱。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酒的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和风格。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白居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