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时间: 2025-01-11 05:0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香子
作者:沈瀛 〔宋代〕
野叟长年。一室萧然。都齐收万轴牙签。只留三件,三教都全。时看周易,读庄子,诵楞严。阙身差会得,万语千言。得鱼儿了后忘筌。行行坐坐,相与周旋。待将此意,寻老孔,问金仙。
白话文翻译:
一位老者长年独居,室内冷清萧条。他收集了无数的书卷,但最终只留了三件,代表了儒、道、佛三教的全部。时常翻看《周易》,阅读《庄子》,诵念《楞严经》。虽然身体外表看似平常,但内心却有所领悟,能说出千言万语。得到鱼儿后便忘记了渔具,悠闲地走走坐坐,与友人闲聊。想要将这种意境,去问老子的教诲,探寻金仙的真谛。
注释:
- 野叟:意指年老的隐者或隐士,常常与世无争。
- 长年:长时间,表示岁月的流逝。
- 一室萧然:形容室内冷清、寂寞的状态。
- 万轴牙签:比喻收藏的书籍很多。
-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 周易:古代经典,主要讨论变化和哲理。
- 庄子:道家经典,强调自然与自由。
- 楞严:佛教经典,探讨心性与智慧。
- 阙身:身体外表,指人的外在状态。
- 差会得:有所领悟,领会其义。
- 鱼儿:比喻知识或智慧。
- 筌:鱼网,这里引申为对知识的工具。
- 行行坐坐: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瀛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隐逸生活,反映了对自然和哲学的思考,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沈瀛晚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哲学思想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道教和禅宗的认同。
诗歌鉴赏:
这首《行香子》通过描绘一个老者的隐逸生活,展现了理想中的人生境界。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三教的尊重与融合,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老者的生活虽然孤独,但却充实而富有内涵,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智慧的追求。诗中提到的“万轴牙签”与“只留三件”,不仅是对书籍的态度,更是对思想精髓的追寻。相较于浮华的世俗,诗人选择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这种哲思在宋代士人的作品中并不罕见,却因沈瀛的独特视角而显得尤为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叟长年:描写老者的身份与生活状态,暗示隐者的孤独。
- 一室萧然:表现出老者的生活环境,强化寂寞感。
- 都齐收万轴牙签:强调老者的博学,但最终只选择精华。
- 只留三件,三教都全:指出老者的智慧来自于三教的教义。
- 时看周易,读庄子,诵楞严:列举他所读的经典,显示其学识渊博。
- 阙身差会得,万语千言:阐明老者的内心体悟,虽表面平常,但内心丰富。
- 得鱼儿了后忘筌:说明获得智慧后超越了工具。
- 行行坐坐,相与周旋:描绘与友人间的轻松互动。
- 待将此意,寻老孔,问金仙:表明希望追寻更深的哲理与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得鱼儿了后忘筌”比喻对知识的领悟。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象征:三教象征了不同的思想体系,体现了对文化融合的认同。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智慧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反映了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状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叟:象征隐逸生活,超脱世俗。
- 三教:代表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 鱼儿与筌:象征知识与工具的关系,强调领悟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教是指哪三种思想?
- A. 儒教、道教、佛教
- B. 儒教、道教、基督教
- C.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
诗中“得鱼儿了后忘筌”是什么意思?
- A. 知识无用
- B. 领悟智慧后超越工具
- C. 依赖工具获取知识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翁》:王维
- 《山居秋暝》: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沈瀛的《行香子》与王维的《渔翁》均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却各有千秋。沈瀛强调哲学的追求,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描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沈瀛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