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
李吕 〔宋代〕
明府命世才,宇量特闳远。
为名江上亭,拈出句中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明府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胸怀宽广,眼光远大。他在江边建造了一座亭子,以此为名,借用诗句中的意象,来表达他的情感与志向。
注释:
- 明府:指明代的官员,通常是指有权势、能力出众的人。
- 命世才:意为有才能的人,能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 宇量:胸怀,气度。
- 特闳远:特别宽广和遥远,形容人志向高远。
- 江上亭:在江边建造的亭子。
- 拈出句中眼:指从诗句中提炼出精华或亮点。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命世才”与“宇量特闳远”可以看作是对古代士人的一种赞美,反映了士人追求理想、胸怀天下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他的诗风雅致,善于抒发情感,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元若担任邑宰期间,诗人通过描写张元若的才华与理想,表达了对其的赞赏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和志向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明府张元若的高度赞美,诗中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充满理想与抱负的形象。开头两句“明府命世才,宇量特闳远”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凸显了张元若才华的非凡与胸怀的宽广,营造出一种崇高的气氛。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为名江上亭,拈出句中眼”进一步表达了亭子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的意义,反映了士人追求精神寄托的心理。
整首诗意境清新,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完美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与祝福。同时,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与期望,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府命世才:李吕用“明府”称呼张元若,强调其官职与地位,并称其为“命世才”,表示他在世上有着重要的才能。
- 宇量特闳远:形容张元若的气度与视野极其宽广,暗示他不仅有才华,还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为名江上亭:提到亭子,暗示这是张元若的象征,体现他的文化修养。
- 拈出句中眼:通过诗句中的意象来传达情感,展示诗人对张元若的欣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前两句使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美。
- 隐喻:亭子象征着文化与精神寄托,暗示着士人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有才之士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揭示了士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府:象征着官员的权威与责任。
- 江上亭:自然景物的美与文化的结合,象征着士人的精神追求。
- 句中眼:暗指诗句的精华,体现出语言的力量与艺术的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明府命世才”中的“明府”指的是?
- A) 一种花卉
- B) 有权势的官员
- C) 一种酒
-
诗中提到的亭子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士人的精神寄托
- C) 官职的象征
-
“宇量特闳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与悲伤
- B) 崇高与理想
- C) 无奈与沉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鹿柴》中,诗人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宁静和理想,而李吕的这首诗则更多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赞美与理想的追求。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内心世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王维更倾向于自然的静谧,而李吕则着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理想的表达。